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6章 保定市《涿州市》

第16章 保定市《涿州市》

时,乡内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涿州拥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自古为京畿辅郡,被誉为“天下第一州”,是“千年古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史记》载,上古轩辕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即此,因而涿州历来又被称作“涿鹿”,或简称“涿”。

!西周初(前11世纪),于今河北省北部封二国,北名蓟(都今北京市广安门附近),南名燕(都今北京市琉璃河东北2.4千米董家林、黄土坡之间)。燕襄公元年(约公元前657年),燕灭蓟,迁都于蓟,涿地一直为燕国地。春秋战国时期,涿州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灭燕后于涿邑置涿县,属广阳郡,县治在今涿州城区。此后,涿州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名称变更。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广阳郡南部、钜鹿郡北部及恒山郡一部,置涿郡,郡、县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区。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涿郡为垣翰郡,西乡为移风,涿县属垣翰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垣翰为涿郡,涿郡南部分出另置河间国。魏黄初五年(224年),涿郡改称范阳郡,治所仍在涿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范阳郡改称范阳国。东晋十六国时,涿地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及后燕。北魏登国初年(386年)范阳国改为范阳郡,涿县属之并为治所。隋开皇元年(581年),析涿县西境原遒县地置范阳县,属昌黎郡(今易县)。¢如,雯¨徃+ ′追*醉\鑫·彰`结?唐武德元年(618年),罢涿郡改称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大历四年(769年),析幽州南部范阳、归义、固安3县置涿州,州治在范阳县,属河北道。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涿州范阳县自此属辽。辽于涿州置永泰军。宋宣和四年(1122年)收复涿州,范阳县属燕山路涿州;宣和七年(1125年)涿州、范阳县为金所陷,范阳县属金中都路涿州。元朝采行省制,涿州范阳县上隶中书省大都路。太祖十年(1215年),涿州升为涿州路,辖范阳等7县。明洪武初年,范阳县并入涿州,大都路改为北平府,涿州属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撤范阳县并入涿州,仅领房山1县。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涿州属顺天府。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顺天府分设四路厅,涿州属顺天府西路厅。雍正五年(1727年),房山县划出,直隶于顺天府西路厅,自此涿州无属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州,涿州改称涿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涿县改隶河北省。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废除战时行政区划,恢复涿县抗战前建置,路东涿良宛县并入,涿县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86年9月,涿县撤县设市。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区、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涿州市划归保定市代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涿州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曾出过“两大皇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和宋太祖赵匡胤;“四大世界级宗师”,包括东汉政治家卢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六祖禅师惠能、易学大师邵雍 。三国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就发生在涿州,成为千古佳话,为涿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必游景点

(一)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位于涿州市老城内的东北角,是涿州的标志性古建筑。南塔称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称云居寺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双塔造型优美,古朴典雅,历经岁月沧桑仍屹立不倒,反映了辽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涿州古城的全貌,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

(二)永济桥

永济桥坐落于涿州市城北1.5公里处,南北横跨拒马河,是中国第一长石拱桥,又名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年间重建。桥体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桥长627米,桥身全部用巨大的石块砌成,共有九个桥孔,中间的桥孔最大,两侧依次减小。桥的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永济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见证了涿州的兴衰变迁。

(三)三义宫

三义宫位于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而修建,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