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九月青城 > 第165章 暗流

第165章 暗流

初春的长安,依然笼罩着萧瑟与压抑。/k?a*n^s`h-u_y.e~.¢c*o?m_“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钱”引发的恶性通胀达到了顶峰。长安城内,“米斗七千钱”,一匹绢的价格更是天文数字。市民们攥着沉甸甸却如同废铁的新钱,在空荡荡的粮店前绝望徘徊。冻饿而毙的尸体在清晨被坊正指挥着草草收敛,丢去城外的乱葬岗。

邺城溃败的逃兵、躲避河北战火的流民,如同潮水般涌入长安及周边。他们蜷缩在废弃的寺庙、坍塌的城墙根下,或是在各坊的角落搭起简陋的窝棚。缺衣少食,卫生条件极差,伤寒、疠气开始在流民和贫民中蔓延。官府无力赈济,只能紧闭城门,加强宵禁,唯恐流民生变。

这严寒中的触目惊心却丝毫未能引起朝廷的关注,深居大明宫的肃宗皇帝,忧虑着前线的败绩、财政的崩溃和太上皇事件带来的道德压力。他依赖李辅国维持局面,却又对其跋扈日渐担忧,这种矛盾让他更加优柔寡断。

权倾朝野的李辅国,他掌控着北衙六军、担任殿中监、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耳目遍布全城。公开场合,人们噤若寒蝉,唯恐一言不慎被其爪牙构陷下狱。

自从李岘因为得罪了李辅国被罢相,朝中更是听不到直谏的声音,长安虽然已经光复了两年,却变成了一座被严寒、饥馑、恐惧和阴谋冻结的城市。

一晃韦雪已经在中郎将府上住了两月有余,史天赐被派往河阳东征,一直没有回来,蒋灵儿多了韦雪的陪伴自然十分开心。但是韦雪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相信李腾空的话,北冥教一定有能力找到乐山,但她不知道乐山会不会来找她,她的等待到底有没有意义。

入夜时分,韦雪和北冥教长安分舵的一干人行走在长安的街道上,他们背后背着不起眼的竹篓,而竹篓里面则藏着救命的药材。这两个月,百姓的疾苦她瞧在眼里,便找到了北冥教长安分舵的执事牛天齐,同御医一道配制了草药,在深夜里为染病的流民和贫民送去汤药。

韦雪想起和乐山一道在江夏抗疫的情景,她深知官府无力也无意管这些“贱民”的死活,只能以这种方式为对抗蔓延的死亡,尽一点微薄之力。

昔日繁华的东西两市,如今门可罗雀。奢侈品店铺大多关门歇业,仅剩的粮店、盐店、药铺前挤满了面黄肌瘦的人群,交易多用实物或开元通宝旧钱。黑市交易猖獗,但风险极高,一旦被官府抓获,轻则罚没家产,重则下狱。

宵禁时间大大提前且执行严苛。日暮鼓响,坊门紧闭,各坊如同孤岛。宽阔的朱雀大街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金吾卫铁甲碰撞声和寒风的呼啸。富贵之家尚有炭火取暖,普通百姓只能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瑟瑟发抖。

穿梭于底层,韦雪听到了流民口中河北战场的惨状,听到了小吏们抱怨征粮的艰难,也偶尔捕捉到一些关于胡人异动的模糊传言,她也无法分辨其真伪,却因为蒋灵儿的话多了个心眼。

“韦姑娘,执事让我跟你说,最近肃宗皇帝龙体有恙,他需要随侍在侧,无法陪姑娘一起施药,还请姑娘见谅。”牛天齐派了心腹跟着韦雪,一路听从她的调遣,也为她传递消息。

韦雪点点头,并未多言,皇帝的命是命,老百姓的死活却没有人管。_4?3~k-a′n_s_h!u′._c\o¨m^

“吐蕃趁唐朝主力被牵制在东部平叛,大举入侵河西、陇右,兵锋直指关中。肃宗心力交瘁,对朝政也愈发无力掌控。”

长安气氛的骤然紧张,恐慌情绪再次弥漫朝野,吐蕃的威胁如同新的丧钟,预示着帝国的寒冬,远未结束。

“执事还让我跟您说,消失已久的突厥皇族势力突然在京城蠢蠢欲动,李辅国的察事正在严查此事,韦小姐当心别被卷进去了。”

“突厥皇族?”

“突厥信物狼头金符再现,有人在秘密联络心怀故国的突厥部落首领、贵族。从河朔藩镇、河西走廊甚至更远的草原来到京城的突厥旧部越来越多,他们以‘资助家乡族人’为名,向一些富裕的突厥商人募捐或借贷,以筹措资金,并秘密转移、囤积黄金和开元通宝等硬通货。”

“突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很多贵族已在唐朝安居乐业,又怎么会轻易就范?”

“姑娘说的一点没错,所以早就有人向察事通风报信。其实李辅国和拱卫司早就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尤其是当那些在唐军中服役的突厥裔军官开始摩拳擦掌的时候。”

“狗咬狗!”想起这些权贵一味密谋着权力的分配,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韦雪便气不打一处来。

长安城里,各方势力暗潮涌动,冰封下的熔岩随时可能爆发。

权贵的府邸内,却依然有宴饮歌舞,酒食奢靡,与城内百姓的饥寒形成地狱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