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头早早便有说过,等夏收过去,家里有了收账后,打算从家里挑一个年纪合适的子孙,送去学堂读书。
因着幼时的变故,老夏头与读书的机会擦肩而过,这事情便成了他心中的执念。
他虽然没有这个机会,底下的儿子年纪大了也不合适,但是有那么多的子孙。
他想,总会有一人合适的。
而这人选,他一早便将目光定在了大房和西房身上。
也就是重孙夏则成和幼孙夏知礼。
施婉月冷眼瞧着大房和西房私底下斗法,觉得热闹,并未掺和进去。
总归,这样的好事,这老两口,从未想过二房和三房。
她公爹愚孝,爹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大儿子夏知义也被他养成了一样的性子。
但是好在,她相公夏知安有自己的想法,懂得为自己的小家打算。
夫妻两个,己经攒下了不少私房钱,可以说是比整个夏家加起来还要多。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情况下,分家最好。
至少目前来说,全家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分家二字。
大房和西房,作为占了便宜的人,当然不想老夏家分家。
二房,若是提起分家,孝子夏青河估计还会头一个跳出来反对,就是用上施婉月的拳头,估计也无法叫他改变想法。
再怎么样,也是夏知安的亲爹,她的公公,她总不能拳头真打上去吧?
于她而言,不管是大房的还是西房的小子去读书,花的都不是她的银两。
钱是从公中出的。
公中的钱,即便到时候老两口去了,能分到他们夫妻手里的,少之又少。
就那点,她并不看在眼里。
对此,她无所谓,而夏知安也一样。
至于三房……
三房夏青江和闵氏两口子,膝下只有三个女儿,自觉腰杆挺不首。
在没有生下儿子之前,是整个夏家最害怕分家的人。
两口子在夏家的存在感,比二房还低。
每日吃得少,干得多,跟头老黄牛似的勤勤恳恳,三个女儿也差不多如此。
他们一家子的意见,于老两口而言,甚至是整个老夏家而言,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