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 第169章 暗夜突围,绝地反杀

第169章 暗夜突围,绝地反杀

她隔着棉兜摸了摸那叠纸,湿冷的指尖碰到了顾承砚的手背——他正握着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体温透过衬衫传了过来,烫得她眼眶发酸。

“若雪。”顾承砚帮她理了理被扯乱的鬓发,车窗外的雾渐渐散去,露出了天边鱼肚白,“等天亮了……”

“等天亮了。”苏若雪打断了他,把脸埋进他的肩窝,怀里的协议被体温捂得温热,“我有东西要给你。”

轿车碾过青石板的颠簸里,苏若雪的手指终于从棉兜深处抽出来。

她掌心沾着薄汗,那叠被体温焐得微潮的纸页却裹得极整齐,边角压着细密的折痕——是她在竹篓里躲追兵时,用指甲一下下掐出来的。

,!

"在这儿。"她把协议往顾承砚膝头一放,棉袍袖口蹭过他手背,"第三条。"

顾承砚的呼吸陡然一重。

他借着车内昏黄的顶灯翻开纸页,油墨味混着苏若雪袖间残留的蓝靛香,在鼻尖炸开。

第三条款的字迹突然在眼前放大:"甲方(天元洋行)为乙方(财政部特勤司)提供战时融资担保,担保标的为1936年11月扣押于吴淞口的'长云号'货轮所载物资。"

"长云号?"他喉结滚动,指节抵着纸面,"上个月报纸说那船触礁沉没了。"

苏若雪把冻得发红的手揣进袖筒,看着他发梢还沾着雾水的侧脸:"我今早替账房核对外埠汇票,查到天元上个月往日本正金银行汇了笔款子,附言是'沉船打捞费'。"她顿了顿,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影,"后来我去码头问老船工,说长云号沉的位置根本没礁石——他们扣了船,把物资藏起来,再用这份协议跟日本人换钱。"

轿车在顾家老宅前刹住。

顾承砚推开车门时,协议被他捏出了褶皱。

门房老周举着灯笼迎上来,灯光映得他眼底发亮:"少东家,二老爷刚派人来问——"

"让他等。"顾承砚把苏若雪往暖阁里带,火盆的热气裹着陈皮香涌过来,"老周,把书房的留声机关了,再让人去福兴斋买十笼蟹粉包。"他转头看向苏若雪,目光扫过她被扯松的盘扣,声音软了些,"先喝碗姜茶。"

苏若雪却已经走到书案前,从他的檀木匣里摸出放大镜。"看这里。"她指着协议末尾的骑缝章,"天元的章是新盖的,财政部的印泥却发暗——他们怕夜长梦多,先骗着签了字,等物资到手再补手续。"

顾承砚的手指在书案上敲出急鼓。

他想起三天前在法租界咖啡馆,那个穿墨绿旗袍的女人把半块马卡龙推到他面前:"顾少东若肯把顾家码头的地契押给我们,长云号的'意外',我们可以当作没发生过。"现在想来,那抹香水味里藏的不是谈生意的诚意,是要把顾家往绝路上逼的刀。

"若雪。"他突然抓住她沾着蓝靛的手,"你记不记得去年冬天,张老板的纺织厂被日本人烧了,他跪在巡捕房门口说'我机器都上了保险'?"苏若雪点头,她记得那天下着雪,张老板的棉鞋浸在冰水里,"后来才知道,保险公司早被日商买通了。"

"现在这协议,就是他们的'保险'。"顾承砚从抽屉里抽出一沓信纸,钢笔尖在砚台里蘸得太急,墨汁溅在袖口,"我要写份报告,把天元、财政部、日本人的勾连全捅出去。

送到经济部、监察院,再让《申报》的老王在头版发个'知情人士透露'。"

苏若雪看着他在信纸上笔走龙蛇,字迹从工整到潦草,砚台里的墨被蘸了三次。

窗外的更声敲过三更时,她悄悄把冷掉的姜茶换成热的,见他在"战略物资"四个字下画了三道横线,批注写着"包括但不限于桐油、橡胶、钢铁"。

"承砚。"她碰了碰他发酸的后颈,"要匿名吗?"

"要。"他停笔,指节抵着太阳穴,"但不能全匿名。

得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盯着。"他忽然笑了,眼尾的细纹里还带着倦意,"就像你藏协议时,故意烧了旧账册——要让他们以为自己藏得好,其实破绽早被我们捏在手里。"

天刚蒙蒙亮时,顾承砚把写满七页的报告塞进牛皮纸袋。

他往袋口贴封条时,苏若雪递来一枚顾家的云纹火漆印:"用这个。"红蜡在台灯下融化,滴在封条接缝处,云纹压下去的瞬间,像给阴谋盖了个"死期"的戳。

重庆街头的报童吆喝声比往常早了半个时辰。

顾承砚站在二楼窗前,看报童举着《新渝报》跑过:"快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