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的秋,天高气爽。·x\w+b^s-z\.?c`o,m/
河南的风暴过去三日,汴梁城迎来了又一个载入史册的清晨。
今日,是新宋银行开业的日子。
城中主干道,御街,早己被清扫得一尘不染。
街道两侧挂满了红色的绸带与灯笼,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喜庆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前几日公审带来的肃杀。
一座崭新的三层石砌建筑,在御街的尽头拔地而起。
它风格硬朗,线条简洁,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在晨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古色古香的楼阁形成了鲜明而又和谐的对比。
门楣之上,是西个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新宋银行。
银行门口,人山人海。
百姓们从西面八方涌来,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传说中的建筑。
上午九时,周文的身影出现在了银行门前的剪彩台上。
他依旧是一身简洁的黑色中山装,神情沉稳。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他走到台前,声音通过铁皮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广场。
“从今天起,大宋的钱,将不再是那串起来会生锈,藏起来会发霉的铜铁。”
“它将是一张张凭证,背后,是国家储备的黄金,是河南那七千万亩良田,是我们日益强大的工业,是整个中华新宋的国家信用!”
“我宣布,一个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服务于全体人民的新金融时代,正式到来!”
话音落下,他拿起金色的剪刀,剪断了门前的红绸。
“开门!”
随着一声令下,银行那厚重的玻璃大门,被两名身穿笔挺制服的卫兵,缓缓向内推开。
一个崭新的,窗明几净的世界,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
人群出现了一瞬间的骚动与迟疑。
“真让咱们进去换钱?”
“这纸片片,能当钱花?”
一个胆大的小商人,怀里揣着一包沉甸甸的银角子,咬了咬牙,第一个挤进了大门。
他看到了一排排光滑的木质柜台,柜台后,坐着数十名统一着装,精神饱满的年轻职员。
“这位先生,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
一名女职员站起身,微笑着问道。
小商人愣了一下,他从未见过一个女子,能以如此大方得体的姿态,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抛头露面。
他结结巴巴地说道。
“我……我想换钱。”
“好的,请这边排队。”
在指引下,小商人站在了黄线之后。
他看到前面的人,有的捧着一袋子铜钱,有的拿着发黄的交子,还有的,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金条。
每一笔兑换,都迅速而高效。
钱币被倒进专门的机器里,发出清脆的计数声。
金银则由专业的鉴定师,用一种奇特的仪器检验成色与重量。
很快,轮到了他。
他将那包银角子倒在托盘上。
职员清点完毕,在一个算盘上快速拨动了几下,随后在一张单据上写下数字。
“先生,您的一百二十两散银,按照今日牌价,可兑换新宋元两万两千三百八十元。”
“您需要什么面额的纸币?”
小商人看着那张印制精美,色彩鲜艳的纸币样品,咽了口唾沫。
纸币上,金色的龙头栩栩如生,繁复的花纹中,隐藏着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细线。\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他摸了摸,那质感坚韧而又柔滑,绝非寻常纸张。
“都……都行。”
职员微笑着,从抽屉里取出一沓崭新的纸币,用一台机器飞快地点过。
“这是一百张一百元,五十张两百元,三十八张十元,请您收好。”
小商人接过那厚厚一沓纸币,感觉轻飘飘的,心中却比揣着一百多两银子还要踏实。
银行大堂的墙壁上,挂着巨大的宣传板,上面清晰地写着。
“十元新币,可购买十斤上好大米,或两斤猪肉。”
“凭新币,可缴纳赋税,可购买船票,可在所有官方认可的商铺消费。”
看着这些标语,再看看周围人脸上那从疑虑到狂喜的转变,小商人将那沓纸币紧紧揣进怀里。
一个属于铜钱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兑换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人群蜂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