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穿越后:天天给爹打鸡血 > 第168章 倒三元

第168章 倒三元

细细思量,也不难理解。\x\i-a.o?s\h-u?o!h-u!a·n?g¢.^c?o′m,

翠岭县地处边陲,群山环绕,地势偏远,许多物资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大部分依赖外地长途贩运。

运输途中,层层加码、漫漫路途,无形之中推高了成本。

即便县里商户、工匠试图自行生产,上游商家却暗中使绊,或垄断原料,或恶意干扰,再来个官商勾结把可能的威胁找个理由送进去,就只能继续高价买外面的货 。

现在不一样了,苏荷忍不住心潮澎湃,如今她后面也是有人的了 —— 大爷爷官居二品,嫂子贵为县主,搞不好家里还会出两个举人。

她也不与财大气粗的商贾正面相争,做他们没有的手纸,以后专供达官显贵,说不定也能早日实现大富大贵。

虽说打劫来钱快,可 “韭菜” 生长需时,难以为继;而实业经营,却能细水长流。

布料市场同样暗藏商机。

虽说锦安城的布料价格相对便宜,但也只是相对。

高端面料那真不是老百姓用得起的,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哪怕是家里有庄子也舍不得用这么华贵的东西。

绸布触感柔滑,比她记忆中现代最好的面料摸起来都要好,只是价格令人咋舌,且娇贵易损,手指但凡起个皮都可能勾丝,但就是贵。¨第,一/看-书\网_ +最`新`章.节^更′新′快_

棉布也有了,不过粗棉与细棉质感天差地别,麻布倒是相对亲民。

翠岭县虽不适宜种植棉花,却盛产木棉,若能借助系统提供的先进织布技术,定能大幅提升产量、质量把价格打下来。

可转念一想,她何苦要打价格战?凭本事赚得盆满钵满,日后绫罗绸缎随心穿戴,勾丝破损便弃之换新,岂不快哉?

至于粮食价格,与县城相差无几。

粮店里大米身价最高,且品类繁多,价差悬殊。自从穿越而来,吃惯了粗粮的苏荷,如今只觉大米饭是人间美味。

不过在城里逛了几圈,往昔的饮食习惯早己抛诸脑后。

锦安城的小吃更是让她大开眼界,品类丰富远超翠岭县,一连数日,她沉溺于街头巷尾的美食,仅凭小吃便能饱腹,楞是没再吃一口米饭。

苏大见状,终于行使起父亲的 “权威”,没收了她的钱财。

“那是我的钱!” 苏荷据理力争,毕竟经济独立关乎自由度。

然而抗议无效,苏大把钱交给宴铜,准许她购置其他物品,唯独严控吃食 —— 小孩子哪能不好好吃饭?苏大难得 “强硬” 一回,孩子就必须服大人管教!

苏荷倒也“通情达理”,作为“鸡爹小能手”她确实也要以身作则,便坦然接受了这一 “制裁”。.微′趣·小*说? +首?发¢

发榜之日,天还未破晓,苏大与苏启铭便开始敲木鱼,敲的人平静了,听的人头大。

待吃了早饭,天大亮了,二人才赶往放榜处。

学院大门前的布告栏早己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全是人。

他们抵达时,榜单刚张贴不久,正是看榜的高峰时刻,除了人啥都看不到。

苏大与苏启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对视一眼:能中吗?

参加考试的人,谁不盼着金榜题名?

虽说他们自觉希望渺茫,但万一呢?

榜单被人群挡得严严实实,不过案首之名己悄然传开 —— 正是风头无两的莫修竹。

县试、府试、乡试皆是案首,实力在那摆着,让人望尘莫及。

苏家叔侄倒没想过案首,他们的追究永远朴实无华——能中就行。

按说,宴七和宴铜都会轻功,挤到前面并不是难事,可前方人满为患,即便挤进去也无处落脚,总不能踩着别人肩膀看榜只能排在人群后面等。

考完试后,苏启铭本还淡定,可昨夜却辗转难眠,满脑子幻想——若能再拿个倒数第一,肯定能在翠岭县的科举史上 “留名” 了。

正胡思乱想间,人群中传来议论声:“那个苏启铭居然真的中了,我还押了他 200 文钱呢。”

苏启铭顿时竖起耳朵,身旁众人也屏息凝神。

“从没听过此人,文章很好吗?” 有人疑惑,毕竟下注的多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文章确实有功底,但他最出名的,是那个‘五十’。”

“什么意思?”

“去年他首次参加县试,得了五十名;府试,还是五十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