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店铺的格局都差不多,都是进门一张柜台,顾客站柜台外跟柜台里面的伙计问话。′d,a~w+e/n¢x?u/e¨b/o`o!k-._c·o′m*
但是绣坊不一样,三间联排的铺面,中间一间开着门,左右只开着窗。
店铺里有个专门收放绣活的位置,排她们前面的女子问掌柜拿了张花样。
不少人定绣活都是有固定花样的,尤其是屏风这种大件,都是确定有人买才会绣的,不然一个屏风要一两个月的功夫,若是没人要就亏大了。
前面的女掌柜一边给给客人找图样,一边问:“你可知道向日葵,俞家老太太想要一副向日葵的屏风,出价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银子绣一副屏风那是大有赚头,但是他们这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向日葵是什么模样的,无人敢接这活。
苏荷知道啊,但是这里这么多人都不知道,她没个合适理由还真没法说她知道。
这种明明银子就在眼前却不能去捡的感觉比没有银子还难受。
绣坊里收的绣品很多,大部分人绣的都是荷包、手帕这种小件,还有香囊、腰带、扇子、抹额之类的,也多是绣小件。
绣坊里有专门的绣娘,会接做成衣、屏风、被面之类的大活。?白!马.书*院* ,首_发`
女掌柜瞧见李氏也是笑脸相迎:“苏家姐姐,你来了。”
“哟,这位可是你家女公子?长得可真是标致。”
李氏对别人夸自己女儿比夸自己还要开心,整个人都喜气了不少。
女掌柜噼里啪啦敲着算盘,算着李氏拿来的绣品要给多少银钱,然后又算李氏要的清单物品需要多少银钱。
跟抄书一样,她们这些做绣活的各种材料也是要成本的,李氏需得样样计算好才能赚得了钱。
“不好了,不好了,掌柜的不好了。”一个绣娘模样的人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叫道。
女掌柜瞪了她一眼,厉声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掌柜的,俞家的嫁衣……”那位绣娘欲言又止。
“那件嫁衣怎么了?”女掌柜也紧张了起来,交代李氏母女两句就去了里面。
李氏自然道好。
苏荷觉得她们运气不太好,但凡那绣娘来晚一点儿,她娘都己经结清货款,带着东西走了。
这会儿只能店铺里随便看看,瞧着有什么是她能做的。
她不会绣花,若可以帮她娘多赚点钱,不等于是她赚的吗?
绣坊里的小件价钱多在30文钱上下,面料和花样极好的能卖到80文钱左右。′j′i¢n\r?u~t-a,.~c′o.m¢
李氏绣的算不上极好,但也在中上,店铺差不多是35文钱收,60文钱卖的档次。
成衣就贵不少,哪怕没有绣花,最便宜的一件也需得300文钱左右,若是领子、袖口有绣花的,最便宜的则要450文钱,若是衣服上也有繁杂的花样,能要到几两甚至几十两银子。
还有鞋子也是如此,只是鞋子尺码更讲究,一般都是定做。
苏老头给他爹分家一些铜钱就跟割肉一样,真在有钱人家,不过一件衣裳的钱。
等了好一会儿,那女掌柜出来了,白着一张脸问李氏:“苏家嫂子,我听说你是会绣嫁衣的,不知能不能接我们店的活?”
李氏是会绣嫁衣的,但跟女掌柜去内院看了一眼也是叹息:“这种嫁衣就算是不眠不休,没得两个月也是绣不出来的。”
苏荷过去瞄了一眼,也是啧啧称奇,这绣得真不是一般的繁琐,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绣在一件衣服上,竟然也是和谐。
只可惜一边的袖子和下摆都被烧了个焦黑,定是不能用了。
“这可怎么办?这衣服月底就要交货了。”女掌柜也是急的不行,只怕她这店铺是开不下去了。
李氏也是爱莫能助,她手艺在村里虽然称好,但与这绣坊的绣娘比还是差了两分。
女掌柜无奈只能先与李氏结账再想办法。
苏荷试探的问她娘:“这嫁衣是有什么讲究的吗?不能几个人一起绣吗?”
李氏觉得女儿异想天开:“如何一起绣?”
“领口、袖口一个人绣,肩膀前面一个人绣,就这样拆开了绣,只要把图案定好,各自绣好后缝起来不就成了?”
简单点将分工细化不就成了?
李氏觉得有道理,但在外人面前道:“各个绣娘的针法各有千秋,若非能相互模仿,出自不同人手绣的图案,很难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