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三国:我,汉圣祖,三兴大汉 > 第85章 春耕仪典

第85章 春耕仪典

科举完毕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耕了。.k¨a*n′s~h¨u+q+u′n?.¢c,o?m/

华夏大地,自古便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

西汉内史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有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西时之间,亡日休息。”

自古以来,春耕就是重中之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春耕之日,有专门的春耕仪典,甚至比春节还要隆重。

大汉朝廷每年也要举行国家典礼,由天子至郊外“亲耕”,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穿青衣迎春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初平三年三月十五,立春,宜耕作、祭祀、出行。

这一日,便是春耕仪典。

外面的天还只是蒙蒙亮,刘岱便被婢女从梦中叫醒,并且伺候着他穿戴上了最为隆重的衮服。

华夏重礼,祭祀为一年中最隆重的之事,所以要穿最隆重的服饰。

这本是应有之义,只是让刘岱嘴角忍不住抽搐的是,婢女忽然从身后拿出一条绿色的头巾,绑到了他的头上。

这条头巾名为青帻。

帻又称巾帻,是汉朝时期首创的巾帕,主要用来包裹长发,遮掩发髻,最明显的就是关羽头上所戴绿帻。~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今日关中文武,自刘岱以下,皆要头戴此物。

春晓灵旗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

描述的就是今日这般光景。

汉朝认为,天地万物,皆以绿为正,象征万物生机。

任由婢女把青帻绑到了自己头上,刘岱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骂一声晦气。

自己订婚都没多少日子,结果这就戴上绿帽子了?

而且只要他在逐鹿天下时候没有兵败身死,不出意外的话每年要戴这么一回。

这上哪儿说理去?!

缓缓走出了司隶校尉府,刘岱便看到街道上有密密麻麻的官吏,都在头上绑着这样的绿色青帻。

看到这样的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油油,刘岱心里才稍稍平衡一些。

早春的微风吹过,带着些许清晨的寒意,让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仪典负责指挥的,是司隶校尉府主簿裴茂。

他出身河东裴氏,并且曾在大汉官至一郡太守。春耕仪典,他不知道参加过多少回了,所有流程都己经烂熟于心。

刘岱缓缓走出司隶校尉府,至百官前方,刘岱作为主公,按照礼仪,需立于队伍最前方。*萝¨拉,小.说· ?埂¢新¢罪`全+

见到刘岱己然到位,裴茂轻轻点头,对身旁胥吏示意,后者便扬声喊道:“立青幡!!”

嘹亮的声音打破了独属于清晨的寂静。

下一刻,十几名官员高举青幡。

这些官员,全都是通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年轻俊杰,他们之中优秀的己经通过吏曹的考核,成为司隶校尉府和关中下辖郡县官吏。

而那些没通过考核的,便成了普通的胥吏。

不要以为胥吏地位低下。

对百姓来说,胥吏有时比县令更有威慑力。

毕竟每天和他们接触,收取赋税、征发徭役、搜捕贼寇的正是这些人。

而且在刘岱治下,官员和胥吏并没有被隔离,如果是科举入仕的胥吏,不出两年就可以正常升迁为官员。

这些人组成的队伍,看起来也颇具威严。

“出玄武门,迎青帝。”

青帝,是先秦时主祭祀的神。

汉代以后,又有将灵威仰、太昊、太皞、大皥、伏羲等神合并为青帝。

而现在汉末,青帝特指句芒。

《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

如今的春耕仪典,主祭便是句芒。

随着裴茂的一声令下,近百名官员胥吏便徒步向长安城外走去。

刘岱理所当然的走在队伍最前方,一路向东,笔首的向前走着。

与此同时在道路左右,每隔十丈左右便会有一个竖着旗胯着刀的兵士。

道路首通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在那周围,有数百名亲卫营将士守卫。

龙首原的正中心,有约莫占地近一顷的祭坛,祭坛上青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从司隶校尉府门前到龙首原祭坛,约莫七八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