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三国:我,汉圣祖,三兴大汉 > 第22章 刘岱的乾纲独断

第22章 刘岱的乾纲独断

处理完诸多政务后,刘岱召集麾下文武汇集到昭德殿中议事。.d.n\s+g/o^m~.~n*e?t~

刘岱作于主位,审配坐于左边第一位,刘昶坐于右手第一位,代表着他们各自的地位。

“今日孤召集,是有几项命令宣布,记住,这并不是商议,而是必须要执行的命令。”

“第一,任命审配为司隶别驾、卫将军长史,负责丈量土地,清查户籍诸事。”

“诺!”审配领命,“某必殚精竭虑,使关中政治清明,海清河晏。”

“另外,迁治中从事张纮为京兆尹,王昶为左冯翊,裴茂为右扶风,胡轸为萧关守将,魏延为函谷关守将......”

刘岱又任命了一大批能臣。

关中是他以后争霸天下的根基,治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些人他都亲自考察过,全部颇具才能,最差的也是郡守之才。

“我只强调一点,我知许多世家门阀隐匿户口,但在我这里行不通,三辅大地乃孤之根基,不允许有任何人坏孤根基。”

“不论是奴仆、佃户、婢女,甚至娼妓,所有人都要登记户籍,在我治下,不允许有一个隐户!”

“若有违反者,主犯枭首,财产抄没,全家流放!”

听到刘岱这般话语,众人不由心中凛然。?k*s·y/x\s^w′.*c!o*m_

这是认真的!

刘岱的性情他们很清楚,但若是违反了他的命令,触碰他的底线,那就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第二,以右将军刘昶为主帅,安西将军高顺为副帅,率五万大军进攻河东郡、弘农郡、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如有抵抗格杀勿论,总而言之除了河南尹和河内郡,整个司隶都要由我等掌控。”

“诺!!”刘昶和高顺领命。

现在的关中,各地守军几乎都被董卓抽调一空,并没有多少反抗之力。

任何的抵抗,都会在大军的铁蹄之下化为齑粉。

胜者为王,这是乱世不变的法则。

比较棘手的或许只有武关和散关,但以刘昶、高顺之能,攻克并不难。

“第三,在孤治下,税收实行摊丁入亩,每个人都需交税,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我知此事推行艰难,但孤十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正南,你七日内给我呈上一份详细章程。”

刘岱也知道自己这些措施有些激进。!咸¨鱼+墈!书? +首~发^

历史上雍正全面实行摊丁入亩也是康熙在多地试点之后。

但刘岱思考许久,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现在是创业初期,有些事情必须现在就定下来,否则随着势力增大,利益集团形成,再改变就难了。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诸多改革,最后结果都是失败的原因。

积重难返而己。

更何况,就算世家门阀阻拦又如何,他手下的十万大军难道是吃素的不成?

莫非以为他手中宝剑不利吗?

当初刘岱之所以选择关中作为根基之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这里世家门阀的势力薄弱。

更何况在汉末时期,世家门阀的势力还不像两晋时期那样庞大。

对各路诸侯来说,大部分世家只不过是待宰的羔羊而己,就算那些首屈一指的世家,也不过如此。

大汉第一门阀世家汝南袁氏,董卓不是说灭门就灭门?

同样是西世三公的弘农杨氏,曹操还不是随便折腾他们家主,随便就杀了他们的少家主。

江东首屈一指的门阀吴郡陆氏,被孙策几乎灭族,最后还不是乖乖出仕东吴?

颍川荀氏,荀彧被曹操逼得自杀,荀攸因荀彧之事不被重用。圣人之后孔融孔北海,曹操也说杀就杀。

关中的这些世家门阀给袁氏和杨氏提鞋都不配,刘岱自然不放在眼里。

..........

“第西,将十万大军中的三万改为屯田兵,以徐荣为典农中郎将,主管屯田之事,于关中大地开垦荒地,兴建水利。”

“我等从酸枣一路走来,粮草虽还有存余但也所剩不多,最好可以赶上这次春耕,正南你尽快给出具体章程。”

黄巾之乱时,因为大汉军队被抽调去镇压叛乱,羌族和氐族趁机肆虐关中,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关中很多田地荒芜,大量百姓南迁,正适合实行屯田之策。

曹魏时期,邓艾、郭淮就先后于关中屯田,得粮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