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八零年代:带着系统撩汉搞事业 > 第63章 美食家的推荐

第63章 美食家的推荐

建国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他能感受到这个年轻姑娘身上的真诚和韧劲。

离开时,李建国对苏夏说:“苏老板,你们的餐馆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会把这次的体验写下来,发表在我的专栏里。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那真是太感谢您了!”苏夏连连道谢。

几天后,市报上刊登了李建国的美食专栏。标题非常醒目——《探寻山村里的天然滋味——苏记美食记》。

文章中,李建国用他充满感情和洞察力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他在苏记美食的用餐体验。他盛赞苏家村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形容蕴灵米“如珠玉般温润,带着大地灵气”,七彩萝卜“清甜脆嫩,仿佛能洗涤心灵”。他夸赞陈师傅的厨艺“返璞归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食材的本味”。

!文章的最后,李建国写道:“在这个充斥着添加剂和速成菜的时代,能够遇到苏记美食这样坚持使用天然优质食材、追求健康本味的餐馆,实属难得。关于最近的一些传闻,我认为,与其捕风捉影,不如亲自去品尝一下。味蕾不会说谎,健康更不会骗人。苏记美食,值得你专程前往!”

这篇专栏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市里引起了轰动。李建国的读者遍布各行各业,他的推荐向来是品质的保证。许多市里的美食爱好者、注重健康的人,以及对苏家村农产品产生好奇的人,纷纷开始行动。

周末,苏记美食的门前再次排起了长队,而且这次大部分都是从市里赶来的客人。他们手里拿着报纸,指名要尝尝李建国推荐的菜品。

餐馆里人满为患,座无虚席。服务员们忙得脚不沾地,陈师傅和徒弟们在厨房里挥汗如雨。

“苏夏!这客人简直太多了!”李婶兴奋又焦急地喊道,“咱们人手不够啊!”

苏夏看着眼前火爆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名气传到市里,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首先是食材供应。餐馆现在的需求量比之前翻了好几倍,苏家村那点地根本供应不过来。虽然县里拨了专项资金,也租赁了一些周边的土地扩大种植,但新的作物生长需要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其次是人员问题。现有的厨师和服务员根本无法应对这么大的客流量,需要紧急招募和培训新人。

再次是管理问题。餐馆规模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需要更专业的管理人才。

更重要的是,名气越大,关注就越多。市里农业局和卫生局肯定会再次盯上他们,甚至可能引来更高层面的关注。之前关于“基因变异”和“未知物质”的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可能因为李建国的推荐和顾客的积极反馈(如“感觉身体变好”)而变得更加敏感。

徐国栋和王老板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李建国的推荐直接打了他们的脸,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进行更疯狂的报复。

晚上,苏夏和顾琰坐在餐馆里,看着空荡荡的桌椅,但心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

“这次李建国的推荐,算是把咱们彻底推到市里去了。”顾琰说,“名气是有了,但接下来的路更难走。”

“是啊。”苏夏皱着眉,“食材供应是最大的问题。咱们的作物生长周期摆在那里,催也催不快。”

“人员招聘和培训也得抓紧。”顾琰说,“不能因为人手不够影响了服务质量,砸了招牌。”

“还有,市里肯定会再次关注我们。”苏夏看向顾琰,“尤其是那个检测报告的事,他们不会轻易放过。”

顾琰神情凝重:“这是肯定的。李建国的推荐虽然是正面评价,但也间接证实了咱们食材的独特性,甚至他提到了‘生气’、‘灵气’这样的词,这可能会引起科研人员更大的兴趣。”

“也就是说,咱们不仅要应对商业竞争,还要应对官方和科研方面的压力?”苏夏感到头大。

“没错。”顾琰说,“而且,随着咱们名气越来越大,涉及的利益也越来越多,可能会引来更多你想象不到的人。”

苏夏沉默了。她只是想带着乡亲们种地、开餐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她推向了一个她从未设想过的舞台。

“顾大哥,你觉得我能行吗?”苏夏感到一丝迷茫。

顾琰看着她,眼中带着鼓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从一个小山村的姑娘,走到现在,让市里的美食家都为你写专栏,这本身就是奇迹。”

他顿了顿:“接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