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大明群聊炸了!孙子日记万恶之源 > 第21章 朱棣:我也去,捶死这不孝子孙!

第21章 朱棣:我也去,捶死这不孝子孙!

朱元璋顷刻间怒火冲天。-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好个阉人王振!对军事一窍不通,竟敢掌握兵权!”

“致使我大明无数好儿郎,尽数埋骨在那片草原之上!”

必须清楚,无论是在朱元璋或是朱棣的时代。

何曾有过这般一触即溃的战况。

屡战屡败的情形简首闻所未闻。

明知前方遍布陷阱,他们却如同失了魂般一头扎进去。

仿佛不把大明的家底彻底败光就绝不甘休。

徐达在旁听着朱瞻坦的讲述。

内心同样感到极其不适。

世上哪有这样指挥作战的道理。

前锋部队刚刚吃了败仗,后续兵力就如同送财童子一般。

一个劲地往陷阱里填。

前军失利,难道不应该立刻后撤。

重新整顿部署,再寻找合适的战机吗?

哪有像傻小子救爷爷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去送死。

“明军兵败之后,最终退至土木堡。”

“兵部尚书邝埜当时请求立刻移师庸关,那里地势险要足以确保安全,并且距离怀来城仅有二十里路程。”

“然而王振却因自己那千余辆辎重车辆尚未抵达,强行下令全军在土木堡就地扎营。”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锁,他转向身旁的徐达问道。

“天德,土木堡那个地方,你应该去过吧。”

徐达听到朱元璋的问话,轻轻颔首。

“回禀陛下,土木堡地势平坦,实非理想的安营之所。”

“关键在于土木堡附近并无可靠水源。”

“其位置距离怀来城确实仅约二十里。”

“通常情况下,微臣领兵至此,都会选择在怀来城内驻扎。”

朱元璋与徐达皆是行伍出身的老将。

他们对用兵的关键了然于胸,无论何种情形。

大军驻扎必须选择靠近水源的地点。

当然,若是小股部队,可以灵活处置。

但如此规模的庞大军队,必须依水源扎营。

这乃是为将者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朱元璋几乎己经能想象出,被困明军缺水时的凄惨景象了。

没有水源可以依靠,军心士气必然一落千丈。

整体战力也会急剧下滑。

“兵部尚书邝埜,不惜以死相谏,恳求朱祁镇移营至怀来城。”

“反而遭到王振怒声呵斥道:腐朽书生哪里懂得兵法,再敢胡言乱语定斩不饶!”

“于是兵部尚书邝埜再次被处以七十记重杖,两条腿都被生生打断。”

“最终,周边所有重要通道均被瓦剌骑兵抢先占据。”

此刻的朱元璋己是气得咬牙切齿。

他连忙对朱瞻坦说道:“瞻坦,让咱先缓缓气。”

“咱现在只想知道,咱有没有可能去到那个时候,亲手打死这个不肖的子孙!”

朱元璋此刻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狠狠教训朱祁镇。

万万没料到,自己的这个后代竟然愚蠢到了如此地步。

不单单是轻信一个宦官的谗言。

面对群臣冒死劝谏,但凡能听进去只言片语。

战局也不至于糜烂到这般田地。

五十万精锐大军,竟然被围困在茫茫草原。

而且还是被兵力远少于己方的草原部落所包围。

这是朱元璋连做梦都想不到的荒唐事。

他娘的就算是在帅位上拴条狗,也不可能输得这么惨不忍睹。~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

从众臣前仆后继的进谏来看,这一朝的文武官员并非无能之辈。

毕竟朱瞻坦先前曾明确提及。

此战之前乃是仁宣盛世。

那个时代的朝政尚属清明,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想来这些忠臣良将,大多也是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栋梁。

特别是当朱元璋听闻兵部尚书因进谏。

反被王振下令打断双腿之时。

朱元璋气得牙根都快要被自己咬碎了。

虽然他自己对待麾下臣子,有时也颇为严苛,生杀予夺。

可一个区区太监,哪来的天大权力去处置堂堂兵部尚书?

甚至还敢将朝廷重臣的双腿打断?

朱元璋真是越琢磨越是怒不可遏。

他猛地转身回屋抄起了一根鞭子。

当即便想先拿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