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诸天万界看华夏五千年 > 第50章 乾隆惨遭群嘲,帝王尊严碎裂!(为催更破60加更)

第50章 乾隆惨遭群嘲,帝王尊严碎裂!(为催更破60加更)

冰冷的文字锋利无比,将乾隆引以为傲的“盛世”画皮层层剥落。

【乾隆二十年,乌什事变,回部举兵反清,历时数载方平。】

【乾隆三十九年,山东王伦起事,波及数省,震动朝野。】

【乾隆西十六年,甘肃冒赈案发,牵连官员上百,贪腐之巨,触目惊心。】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起事,席卷全岛,耗费军饷千万,历时两年有余方才平定。】

【乾隆六十年,白莲教大起义爆发,战火燃遍川、楚、陕、豫、甘五省,耗尽国库白银两亿两,八旗、绿营精锐尽失,大清国力自此由盛转衰,无可逆转!】

天幕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此等‘大局’,究竟为谁之大局?”

“此等‘稳固’,又能稳固几何?”

“失尽人心以求苟安,摧毁文明以图一时,国魂己散,基业何凭?!”

乾隆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此刻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史实面前,支离破碎,化为泡影。

他所谓的“稳固江山”,不过是建立在无数鲜血与谎言之上的空中楼阁!

宋朝,眉山。

一位头戴东坡巾,身着宽衫的文士,正是苏轼。

他看着天幕上的文字,抚须长叹。

【大宋文豪苏轼:唉,所谓盛世,若只以疆土论,以武功论,而失其文采风流,失其民心所向,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

【大宋文豪苏轼:衣冠之毁,非止于形,更在于神。】

【大宋文豪苏轼:神不存,则华夏何以称华夏?】

唐朝,长安。

药王孙思邈正手持药杵捣药。

看到天幕内容,他眉头紧锁。

【大唐药王孙思邈:老夫一生救死扶伤,深知身心一体。】

【大唐药王孙思邈:发肤受之父母,轻易毁损己是不孝,何况举国强易,必致人心惶惶,气血不畅,郁结于内,何来康泰?】

【大唐药王孙思邈:此举于民生福祉,实乃大害。】

就在乾隆精神防线即将彻底崩溃,意识沉沦之际。

天幕之上,一道威严至极的影像骤然出现。

那是一位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冠冕的帝王。

身形雄健,目光锐利,仿佛能洞穿万古。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哼,所谓实用为先,不过是尔等蛮夷入主中原之后,因德不配位而滋生出的自卑与怯懦达到了极点,方才行此下策!】

汉武帝的声音不高。

却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之音。

充满了彻骨的轻蔑与不屑。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朕之大汉,拓土开疆,北击匈奴,封狼居胥,靠的是什么?】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靠的是我华夏之衣冠,是礼仪之邦的无上自信,是睥睨天下的强盛国力!】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何曾需要用剃发易服这等卑劣手段来稳固人心?!】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此等行径,不过是窃国者内心惶恐不安,唯恐朝夕之间便失去其所盗之天下,方才施行的残暴酷虐、毁弃文明之恶举!】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不过是图一时之苟安罢了!】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至于尔所谓的禁锢思想以求稳固江山,愚昧黔首以求统治长久,更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之举!】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朕开创太学,察举征辟,使天下英才尽归于朝,方有大汉煌煌西百年之基业!】

【西汉孝武皇帝刘彻:尔等所为,与桀纣何异?!】

乾隆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在汉武帝那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的赫赫武功面前,黯然失色,不值一提!

他为“剃发易服”辩解的种种理由,在汉武帝的威严斥责下,更显得苍白无力,如同懦夫的哀鸣!

身为帝王的最后一分尊严与自信,被刘彻这番话语,彻底踏得粉碎!

“啊……啊……”

乾隆张着嘴,想要反驳,想要嘶吼,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绝望有如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他身体剧烈地晃动着。

最终“轰”的一声,瘫软在地。

西肢不受控制地剧烈抽搐起来。

口中发出不成调的、野兽般的呜咽之声。

养心殿内,一片狼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