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感,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当时的场景,深刻体会到周王对申伯封赏的重视程度和细致安排。
情感表达
表达了对申伯的充分信任,相信他有能力肩负起治理南方的重任,为周朝开疆拓土、稳定南方局势。同时,对周王的敬意油然而生,周王的一系列决策和安排,体现出他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治理的精心谋划,诗人对周王的英明领导表示由衷的钦佩。
第四联: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跃跃,钩膺濯濯
内容理解
申伯在南方建立功勋的过程中,召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多事务皆由召伯精心经营。在召伯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城墙高大坚固,彰显出威严与庄重;城中的寝庙也顺利建成,庄严肃穆,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与祭祀的重任。当这一切大功告成,城市和寝庙巍峨耸立,气势恢宏。周宣王为了表彰申伯的功绩,特意赐予他丰厚的赏赐。只见四匹雄健的骏马,身姿矫健,活力满满,马蹄轻快地跳跃着;马身上的配饰——钩膺,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尽显奢华与尊贵。
手法分析
通过描写城市建设的成果“有俶其城,寝庙既成”和周王赏赐的场景“四牡跃跃,钩膺濯濯”,从物质建设和荣誉赏赐两方面,全方位展现了申伯的荣耀。城市和寝庙的建成象征着申伯在南方根基的稳固和事业的成功,而周王的赏赐则是对他功绩的高度认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
对申伯的赞美之情愈发浓烈,申伯凭借自身努力和召伯的协助,在南方取得了显着成就,赢得了周王的赏赐和众人的赞誉。同时,对周王的感激之情也在诗中流露,周王的赏赐不仅是对申伯的嘉奖,更是对功臣的尊重与厚待,诗人对周王这种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表示赞赏和感激。
第五联: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远王舅,南土是保
!内容理解
周王郑重地派遣申伯前往封地,为他准备了高大华丽的路车和矫健的乘马,尽显尊贵与荣耀。周王深情地对申伯说道,自己为他仔细谋划居所,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南方的土地最为合适。南方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申伯的封地,既能发挥申伯的才能,又能巩固周朝在南方的统治。随后,周王赐予申伯珍贵的介圭,这不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更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申伯作为周王的舅父,肩负着重大使命,周王殷切期望他前往南方,守护好这片土地,成为周朝南方的坚固屏障。
手法分析
通过具体描述周王对申伯的赏赐(路车乘马、介圭)和为其规划居所的细节,“我图尔居,莫如南土”展现周王的考量,“锡尔介圭”体现赏赐的珍贵,全面展现了申伯的荣耀和所肩负的责任,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周王对申伯的重视以及申伯使命的重大。
情感表达
对申伯的期望之情真挚而深厚,希望他能在南方大展宏图,不辱使命,守护好周朝的南方疆土。同时,对周王的敬意再次升华,周王的精心安排和深切嘱托,体现出他对国家治理的用心和对申伯的倚重,诗人对周王的英明决策和对申伯的关怀备至表示由衷的敬意。
第六联: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米,式遄其行
内容理解
申伯即将踏上前往南方封地的征程,周宣王亲自来到郿地,为他举行盛大而庄重的饯行仪式。在饯行宴上,周王与申伯亲切交谈,表达对他的祝福与期望。申伯怀着对周王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憧憬,转身向南,踏上归程,谢地将是他最终的归宿,也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为了让申伯顺利抵达封地并迅速开展工作,周王再次命令召伯,仔细丈量并划定申伯的土地疆界,确保土地归属明确;同时,安排人员储备充足的粮食,以供申伯一行人在途中和到达封地后使用,希望他们能够加快行程,早日到达谢地,开启治理南方的新篇章。
手法分析
通过描写饯行的场景“王饯于郿”和周王对申伯行程的具体安排“以峙其米,式遄其行”,从情感关怀和实际行动两方面,展现了申伯的荣耀和肩负的责任。饯行仪式体现了周王对申伯的尊重和不舍,而行程安排则凸显了周王对申伯顺利赴任的重视和支持,增强了诗歌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对申伯的祝福之情溢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