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夜苍苍,微光闪闪星黯淡。大夫君子勤祈祷,祈求神灵无怠倦。大限将至命垂危,望神勿弃前功远。非为一己求活路,为安百官救民难。仰望昊天眼欲穿,何时赐我民安宁?
第一联: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于呼,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内容理解
诗歌开篇,诗人将目光投向浩瀚夜空,展现出一幅壮阔而神秘的景象:那广袤无垠的银河,横亘天际,星辰闪烁,熠熠生辉,仿佛是宇宙间最璀璨的画卷。然而,这壮丽的天象却与人间的凄惨形成了鲜明对比。周王面对如此旱灾,仰天长叹,内心充满了痛苦与困惑。他质问上天,如今的百姓究竟犯下了何种罪孽,要遭受如此沉重的苦难?旱灾与饥荒接连不断地降临,让百姓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祈求上天的怜悯,周王可谓是竭尽全力,他举行了无数次祭祀,对每一位神灵都虔诚礼拜,毫不吝啬牺牲祭品。珍贵的圭璧等礼器也在祭祀中用尽,可即便如此,上天却仿佛充耳不闻,依旧没有一丝回应,旱情丝毫未减。
手法分析
开篇运用反衬手法,以银河的明亮、浩瀚与人间旱灾的严重、凄惨相对照,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旱灾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引发读者对旱灾严重性的强烈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情感表达
此联中,周王对旱灾的无奈尽显,他面对天灾,虽全力应对却毫无成效,内心满是无力感。而对上天的质问,更是饱含着悲愤与不甘,体现出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他为百姓的遭遇痛心疾首,迫切希望能找到解决旱灾的办法,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第二联: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内容理解
随着诗句推进,旱情愈发严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置于巨大的蒸笼之中。暑气蒸腾,炽热难耐,大地上的一切都在这高温下痛苦地煎熬着。周王心急如焚,他没有丝毫懈怠,持续不断地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的队伍从郊外的祭坛,一直延伸到宫中的宗庙,无论天神还是地只,周王都一一虔诚祭祀,对每一位神灵都尊崇有加,不敢有丝毫怠慢。¨完. , ¢榊,颤. ,唔¨错/内.容′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即便如此,掌管农业的后稷似乎也无法施展神力,上帝也未曾降临给予庇佑。大地一片荒芜,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周王不禁悲叹,为何如此沉重的灾难,偏偏要降临在自己的统治时期,让自己承受这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手法分析
通过反复描写祭祀的场景,从祭祀地点的转换(自郊徂宫)到祭祀对象的全面(上下奠瘗,靡神不宗),突出了周王对上天的极度虔诚,同时也侧面烘托出旱情的严重性,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周王在面对旱灾时的急切与无奈。
情感表达
周王对旱灾的焦虑在此联中进一步加剧,他眼睁睁看着旱情肆虐,却无能为力,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而对上天的祈求,也变得更加迫切,他渴望上天能听到自己的呼唤,停止这场灾难,拯救百姓和国家。
第三联: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内容理解
旱情愈发凶猛,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仿佛是一场无法阻挡的灾难洪流。周王整日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如同雷霆般震撼着他的心灵。在旱灾的持续肆虐下,周朝的百姓遭受了灭顶之灾,人口锐减,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周王仰望苍天,质问昊天上帝,为何如此狠心,对人间的苦难视而不见,不给予一丝怜悯。他不禁想到,如此严重的旱灾,不仅危及百姓的生命,也让先祖们辛苦创下的基业面临着毁灭的危险,怎能不让人畏惧和痛心。
手法分析
运用“兢兢业业”这一成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周王在旱灾面前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状态,将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直观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周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情感表达
周王对旱灾的恐惧达到了新的高度,他深知旱灾的严重性已经超出了想象,随时可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灭顶之灾。而对上天的祈求也充满了绝望与无奈,他在绝望中不断质问上天,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同时也表达了对先祖基业的担忧,害怕在自己手中毁于一旦。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