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奉行明确的法令。
所以上天不保佑,就像那泉水流淌,不要让大家一同灭亡。要早起晚睡,打扫宗庙之内,成为民众的表率。整治你的车马,准备好弓箭武器,以防备战争发生,用以抵御蛮夷。
安定你的百姓,谨守为君的法度,以戒备意外之事。说话要谨慎,保持仪表威严,一切都要做到和美。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言语上的污点,就无法挽回了。
不要轻易发言,不要说“随便吧”。没人能按住我的舌头,话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EZ晓说网 哽薪嶵全没有一句话不会有回应,没有一种德行不会有报答。要施惠于朋友,以及平民百姓和子弟。子孙后代要谨慎行事,这样万民都会来归附。
对待你的朋友和君子,要和颜悦色。不要有过错,即使在自己的居室中。要在暗中也不愧对神明,不要说没有显耀之处。没人能看到我,神明会降临,他的到来不可揣测,怎么可以厌倦不敬呢。
修养你的品德,使它美好完善。行为举止要谨慎,不要在礼仪上有差错。不犯错误不做坏事,很少有人不把你当作榜样。别人送给我桃子,我用李子来回报。那没角的羊却装作有角,这是欺骗小子你呀。
坚韧的好木材,配上丝线做成琴。温和恭敬的人,是道德的根基。如果是明智的人,告诉他善言,他会顺着道德去做。如果是愚蠢的人,反而说我讲的不对。人心各不相同啊。
唉,年轻人,不知道好坏。我不仅用手牵着你,还把事情指给你看。不仅当面教导你,还提着你的耳朵叮嘱你。假如说你还不懂事,可你也已经抱孩子了。人们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谁能早慧却很晚才有所成就呢。
上天看得很清楚,我的生活没有快乐。看你糊里糊涂,我心里很悲伤。我耐心地教导你,你却轻视不听。不把我的话当作教诲,反而当作伤害。假如说你不懂事,可你也已经年老了。
唉,年轻人,告诉你先王的治国之道。听从我的谋划,或许可以没有大的悔恨。上天正降下艰难,国家将要灭亡。打个比方也不远,上天是不会出错的。你的德行邪僻,使百姓陷入困境。
第一联: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内容理解
诗开篇就以庄重的笔触,刻画了端庄肃穆的威仪形象,这威仪绝非徒有其表的姿态,而是美德的外在呈现,是德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房屋的边角,虽不引人注目,却是支撑整体的关键。随后,诗人引入人们常说的“靡哲不愚”,即便是睿智之人,也会有糊涂愚昧的时候。但普通人的愚昧,多源于知识匮乏、见识短浅,是一种无知之疾;而哲人的愚昧,却是明知故犯,违背常理,是一种严重的过错。这种对不同愚昧的细致区分,为后文对统治者行为的探讨埋下伏笔。
手法分析
开篇直入主题,清晰点明威仪与德行的紧密关联,让读者迅速抓住诗歌主旨。紧接着,运用对比手法,将庶人的愚昧和哲人的愚昧进行对比,从不同层面揭示愚昧的本质,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还自然地引出下文对统治者可能存在的违背常理行为的反思,为全诗的批判与劝诫奠定基础。
情感表达
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诗人对统治者行为的深切担忧。诗人敏锐地察觉到,统治者若行事违背常理,就如同哲人陷入愚昧,将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危机,这份担忧贯穿全诗,成为推动诗歌情感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联: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订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内容理解
此联着重阐述国家兴盛的关键要素。诗人指出,国家想要强大昌盛,关键在于拥有贤能之才,只有贤能之士辅佐朝政,四方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地归顺,接受教化。高尚的德行更是至关重要,统治者若具备高尚德行,四方诸侯各国也会顺从其领导。在治国理政方面,制定谋略和颁布政令时,需深思熟虑,广泛传播,让百姓知晓。而统治者自身更要时刻谨慎地保持端庄威仪,一举一动都要成为百姓的表率,为民众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
手法分析
诗人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方式,从人才到德行,再到具体的治国举措和统治者的自我要求,全面且深入地强调贤能之人和德行对国家的重要性。这种逻辑清晰的论述,让统治者明确自身职责与使命,有力地强化了劝谏效果。
情感表达
诗人对国家治理满怀期望,渴望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