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147章 群雄并起

第147章 群雄并起

打下蒙古之后,朱昭熙开始考虑着,究竟怎样做,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整个北方。墈书君 首发在朱昭熙眼中,整个北方的每一个人都是开发北熙洲的宝贵力量,她又怎会愿意承受过多的人员损失呢?

回顾历史,自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南北便陷入了分裂,这种局面已持续了数百年。

元朝时,虽在名义上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可元朝统治者不仅没有致力于消除南北之间的差异,反而有意挑起南人和北人之间的矛盾。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让南北方人相互对立,才能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如此一来,南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直到大明太祖朱元璋平定了南北各方枭雄,建立大明王朝,才开始努力弥合这种差异。朱元璋明白,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能存在如此巨大的南北鸿沟。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让大明不再只是一个南方王朝,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然而,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完全消除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南北差异。

南方作为经济中心,这种地位从宋朝起就已逐渐确立。长久以来,南方对北方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南方从心底里不想要北方这个“包袱”,一心只想把北方当作自己的经济殖民地。/珊¢叶/屋- ~免\沸_跃/毒/

一旦北方出现问题,南方士大夫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在南方的根基,至于北方人的死活,他们毫不关心。在他们眼中,自己土地上的佃农奴仆都顾不过来,又怎会去管北方人的命运呢?

想到这些,朱昭熙心中有了一个计划,她决定要让南洋的那些王爷们有所行动。朱昭熙心里清楚,直接让这些王爷们去攻打大明是不现实的。

大明的军队实力强大,远非那些藩王的军队可比,那些藩王自然不愿意去和大明硬碰硬,他们更愿意等待大明自己衰落,然后趁机回去分一杯羹。不过,让他们做出一些举动,使南方朝廷紧张起来,这还是可行的。

朱昭熙迅速通过信鸽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到南洋各地,随后便静静地等待着南方传来的消息。

南洋的各藩王收到朱昭熙的信后,心中对她也没什么好感。毕竟,朱昭熙想要夺取整个大明北方,却让他们出来“拉仇恨”。他们参与其中不仅捞不到什么好处,还会招来大明的怒火。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值得的。

而且,这些藩王的老爹被朱昭熙的老爹朱瞻基所杀。我得书城 免沸粤黩虽说朱昭熙和朱瞻基关系不睦,但朱昭熙骨子里毕竟流淌着朱瞻基的血,他们凭什么要帮助朱昭熙呢?

然而,朱昭熙给出的条件确实极具诱惑力。那是一种新式造船技术,能够造出顺风时每个时辰能航行六十里的三百料中型船只。

对于这些以商贸立国的藩王来说,拥有这样先进的船只,就意味着他们与其他地方的联系速度能加快数倍。

在商贸活动中,时间就是金钱,更快的联系速度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商贸往来,从而带来更多的财富。这是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再者,他们和大明本就有仇。虽然大明的水师厉害,但这些藩王联合起来的水师也不容小觑。而且,大明最厉害的水师将领郑和已经去世,没有了郑和的指挥,大明的水师怎么还可能是当年纵横四海的大明水师呢,这让藩王们觉得这个生意也不是不能做一下。

所有藩王都联合了起来,在宁王的指挥下,各位藩王的水师联合起来,与大明水师展开了水上游击战。他们效仿之前的倭寇,时不时上岸掳掠人口充实自己的国内。

他们的水师与江南士大夫豢养的倭寇可不是一个类型。藩王们的水师是他们花了大量心思培养的,水师官兵训练有素,号令统一,并非是散兵游勇。

而且这些水师不依靠江南士大夫生存,自然也就不认那些士大夫的名号。他们行事果断,该掳掠就掳掠,一旦被明军发现,便迅速四散奔逃。

大明方面,面对藩王水师的不断骚扰,只能将大批军队集中部署在东南沿海,以防止藩王派出的骚扰部队。

即便如此,藩王水师的骚扰行动从未停止。一些沿海的城镇几乎都被藩王的军队搜刮一空。那些百姓也知道这些藩王的士兵主要目的不是杀人,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抵抗。每当藩王的军队一到,百姓们就默契地收拾好东西,跟着藩王的军队离开。

大明的水师虽然一直在努力应对,但由于藩王水师采用的是游击战术,行踪不定,很难将他们彻底消灭。大明的官员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