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
虽然这个过程,让他颜面扫地,难堪到了极点。
但这个结果,终究……终究还是可以容忍的。
他缓缓地坐回了御座,脸色依旧苍白得有些吓人。
龙袍下的身躯,仍在不易察觉地轻轻颤抖着。
他的眼中,只剩下无尽的疲惫、难以置信的侥幸,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理不清的复杂情绪。
殿内。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无声地松了一大口气。
不少人悄悄抬起衣袖,擦拭着额头不知何时己经渗出的细密冷汗。
那种令人窒息的,仿佛随时都会爆发的恐怖氛围,终于,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是,没有人敢轻易开口,打破这微妙的寂静。
天幕的变幻,还没有停止。
画面骤然一转!
【公元712年,唐隆政变。】
【皇子李隆基,展现出非凡的果决与勇毅,亲率羽林军发动政变,一举平定韦后与安乐公主之乱。】
【其后,李隆基继位,庙号玄宗,是为唐玄宗!】
李世民的精神稍稍一振。
李隆基?
这是他的后代子孙。
天幕画面再次变幻!
这一次,呈现出的,是磅礴大气,辉煌万千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拨乱反正!】
【迅速肃清韦后乱政遗毒,铲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整顿吏治,朝堂为之一新!】
【大唐国力,在他的治理下,被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开元盛世!】
一副恢弘壮阔,气象万千的长安城画卷,在天幕之上徐徐展开!
一百零八坊,布局严谨如棋盘,鳞次栉比,气势恢宏。
宽阔笔首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喧嚣鼎沸,繁华得令人目眩。
东西两市,商铺林立,来自天南海北,西面八方的奇珍异宝堆积如山,琳琅满目,闪耀着诱人的光泽。
高鼻深目,穿着异域服饰的罗马商人。
裹着头巾,眼神精明强干的波斯胡商。
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在大唐的商贩们面前,比划着手势,激烈地讨价还价,空气中弥漫着热闹非凡的气息。
各国使臣、胡商、僧侣、学子,摩肩接踵,汇聚于此,形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他们脸上,无不带着发自内心的惊叹与深深的向往。
宫殿楼阁,巍峨耸立,飞檐斗拱,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皇家气派的威严与壮丽。
街道上的百姓,衣着光鲜整洁,脸上洋溢着自信从容的神采,那是生活富足安定的证明。
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悠扬不绝于耳。
连绵不绝的商队,如同流动的金色血脉,将富饶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天幕下方,适时地涌现出密密麻麻的后世弹幕:
“卧槽!卧槽!这就是传说中的开元盛世吗?太顶了!这气象,这格局,绝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古人的诗句,真是一点都没夸张啊!”
“这才是真正的大唐气象啊!万国来朝!盛世华章!看得我热血沸腾!”
“三郎(李隆基)前期是真的猛!治国能力简首点满了!MAX!”
贞观殿内。
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天幕所展现的这幅波澜壮阔的盛世景象,深深地,彻底地,震撼了。
那是一种难以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的巨大震撼。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死死地,一眨不眨地盯着天幕。
他的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惊叹光芒。
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几乎要满溢出胸膛的欣慰与自豪!
“好!”
他忍不住低喝出声,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好啊!”
“开元盛世……”
“这等景象……这等恢弘气度……”
李世民喃喃自语,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如同风箱一般。
这无与伦比的繁华!
这包容天下的恢弘气度!
这万国来朝的鼎盛状况!
足以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己经超越了他引以为傲的“贞观之治”!
吾之子孙,竟然能将大唐推至如此辉煌璀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