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穿到古代,批发秀才 > 第136章 课堂上还有睡觉的

第136章 课堂上还有睡觉的

张水江找到了爹娘的坟,拨啦拨啦干枯的杂草,放上祭品。*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也到爷奶和其它那些族坟旁放上了些烧纸。

张树山已经泪眼模糊,泣不成声。

脚也无力抬起,不是两个儿子搀扶着,自己可能早已瘫倒在地上。

“都是我啊,爹,娘,我对不起你们啊!”

“别哭了,这都是天意,谁也左右不了。”村长劝着。

“我那时怎么慌不择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张树山恨得捶打着自己的腿。

孙子们还在想着这个俗语用在这里,还真是恰当、准确啊。

其他儿孙放起了炮仗,在每个坟头上也都点燃了烧纸,开始诉说张家最有出息的儿孙回来了。

还说一些自己编制的词句:

什么上天对张家的考验;

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什么因果循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

韩玉兰站在一边默不作声、一言不发。心里只想着这里应该有一处原主的坟墓。`卡^卡+晓-说-蛧· ~勉_费\岳′犊′

她不信这一套,但她凭空穿过来那怎么说呢?所以她双手合十地祷告。

看到大家都跪在坟前,她也跪下,给原主磕了一个头,心下给原主做了个保证:愿原主灵魂安息,自己会照顾好这一家的。

流程结束,回来的路上,韩玉兰如释重负,身轻如燕,这是原主的戾气消散了吧,不过自己也没惹她,也许她那时有牵挂不愿意走吧,她如是想。

回到家,摆到街上的酒席已经开始了,许多没见过张树山的人都争相往跟前挤,张树山见此情景,就走到一处相对高点的地方。

“乡亲们,我是张树山,十几年前我……”他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大家也就明白了。

明白的事情也就不惊奇了,纷纷坐下吃席面。

整整一大头猪还有鸡鸭鱼兔,村民们是连吃带拿,韩玉兰一家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们高兴,大家都高兴,随便吧。

下午张树山从小门到东院参观了一下学堂和两个工厂,不禁对韩玉兰的变化和能力所震惊以及折服。

虽然孩子们也出力不少,但韩玉兰这个领袖人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先到学堂听了会课,觉得很新颖,和他学的教的,方法之迥异是他想象不到的。

而且看着有的学子在学,有的学子根本没听,趴在课桌上睡大觉呢,说不定早已梦到和周公下棋呢!

这怎么行?女子就是女子,管理起来太女性化,柔性化。·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这样懒散,学子会学到个什么?

还是得他回来指导,突然有了“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出来后正好看到张铃在汇报近段时间学子的情况。说学子发散思维能力强,学会了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子的记忆术掌握得更牢固,学过的基本上都能记住,理性思维比较强,算术提高也很快。

但是字迹上有欠实践,还得多加课时。

说到这里自己也笑起来,他们几个除了张锦,谁的字都不好看,还不如那三个小字辈。

韩玉兰说:“那几个夫子的书法挺不错的,给他们多加点课。”

“好的。”张铃回答得毕恭毕敬。

张树山走上前来提醒道:“课堂里怎么还有睡觉的,读书的机会多难得啊!得给他们定个规章制度。”

两个人听后哈哈大笑。

张树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铃解释道:“爹,那是允许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听课和读书。这是记忆术的一种,况且他们通过自己的记忆术已经会了,可以想其它的课程。”

张树山也不敢多言了,他刚回来,就乱指点,恐打乱了他们的教学计划,惹得大家都不好看。

便说:“只要利于学子增长知识,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可以尝试!”他点着头有点尴尬地回了西院。

吃过晚饭,村里和张树山以前熟识的人都过来了,问长问短,特别是那些老太太们,她们也过来问寒嘘暖,一会儿唏嘘一会儿哭泣,一会儿说树山受罪了,一会儿又说玉兰在家受苦了。

她们与其说是同情张树山和韩玉兰家,还不如说是来满足她们的好奇心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