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之团宠小厨娘 > 第155章 传承的意义

第155章 传承的意义

金秋的阳光如同蜂蜜般浓稠,泼洒在"环球食韵"文化中心的青石板路上。*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林小溪站在演武场中央,望着眼前整齐排列的三十名年轻厨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穿着各异的服饰,却都怀揣着同样的热忱——那是她曾经在山神庙的灶台前,眼中燃烧过的光。

"今日教你们做的第一道菜,是葱花饼。"她的声音穿过晨雾,落在每个人手中的案板上,"这不是什么名贵菜,却是我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道点心。"她拿起一块面团,指尖在上面轻轻按压,"看清楚,面团要和得软硬适中,就像做人,既要有韧性,也要懂得变通。"

人群中响起沙沙的记录声。林小溪忽然看见角落里站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攥着面团的手势有些僵硬,袖口露出一道陈旧的刀疤——那是她初到忆仙居时,在某个学徒手上见过的伤痕。

"你叫阿远,对吗?"她走到少年面前,温声问道。少年惊讶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我记得你三年前写来的信,说为了学厨,偷偷从家里跑出来,路上被山贼划伤了手。"林小溪拿起他的手,轻轻展开掌心,"现在还疼吗?"

少年摇摇头,喉结滚动:"不疼了。只是...只是总怕做不好,辜负您的期望。·x_x*n′y!d+..c^o\m¢"

"傻孩子,"林小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我当年第一次揉面,把自己弄得像个雪人,被母亲骂了整整三天。"她从腰间取下一个锦囊,里面装着半块干枯的葱花饼——那是她穿越第一天做的,一直珍藏至今,"你看,这饼虽然硬得能当砖头,却是我命运的转折点。因为它,我学会了直面嘲笑,也学会了用双手创造价值。"

少年的眼睛忽然亮了,仿佛有火花在其中迸发。林小溪知道,这簇火花终将成燎原之势,照亮更多人的追梦之路。她转身回到主案前,拿起一把刻着饕餮纹的木梳——那是王大牛用她第一笔俸禄买的黄杨木,亲自雕刻而成。

"接下来教你们雕花。"她将胡萝卜切成薄片,木梳在其上轻轻游走,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跃然眼前,"雕花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对食材的尊重。每一刀下去,都要想着如何让它更好地呈现味道,就像人与人相处,要真心换真心。"

午休时分,林小溪来到后院的木工坊。父亲林大山正在教一群学徒制作蒸笼,老人的袖口卷得老高,露出臂上的老年斑,却依然动作利落。"爹,您歇会儿吧,这些活儿让年轻人来。"她心疼地递上一杯菊花茶。^s^a?n?g_b/o\o+k!.`c?o·m?

"你懂什么?"林大山吹了吹木工尺上的木屑,"蒸笼的榫卯结构差一分都不行,就像做人的底子,歪了就立不住。"他忽然从工具柜里拿出一个小木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形状的雕花模具,"这是你小时候教小宝做面人用的,现在传给这些孩子们,也算物尽其用。"

林小溪接过一个蝴蝶形状的模具,指尖触到边缘的牙印——那是弟弟林小宝留下的。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那个在灶台前追着她跑的顽童,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厨师,正在海外推广中华美食。

"姐,我回来了!"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林小宝带着一身风尘走进来,怀里抱着一个雕花食盒,"东瀛的茶道大会有意思极了,他们居然用抹茶做天妇罗,不过还是咱们的炸春卷更得人心。"

他打开食盒,里面是几个用紫菜包裹的饭团,中间夹着蛋黄酱和肉松。"这是我改良的"和食春卷",用海苔代替面皮,没想到大受欢迎。"林小宝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小时候拿到新玩具的模样,"姐,你说咱们能不能把这种融合菜写进新的《食经》?"

"当然可以。"林小溪摸摸他的头,忽然想起母亲李翠花常说的话:"龙生龙,凤生凤,灶台的女儿会掌勺。"如今看来,这话不无道理——有些东西,确实会在血脉中悄然传承。

暮色四合时,林小溪来到文化中心的藏书阁。这里收藏了她二十年来收集的各国食谱,从波斯的《沙漠之味》到东瀛的《怀石料理秘传》,每一本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她轻轻拂过书架,忽然在最底层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林小溪的第一本食谱"。

翻开第一页,是用木炭写的葱花饼配方,旁边还有几滴油渍,像落梅般点缀在纸页间。她记得那是某个雪夜,她趴在灶台上写的,手冻得发紫,却怎么也停不下来。如今这些字迹早已模糊,却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执着与热忱。

"在看什么?"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