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斜斜地铺在青石板路上,林小溪站在"环球食韵"文化中心的青铜拱门前,望着工人们正在悬挂最后一块鎏金匾额。·我!的!书¨城^ ^无¨错.内\容-匾额上"环球食韵"四个大字是父亲林大山用了三个月时间临摹颜体所写,每一笔都浸透着老木匠的匠心。她轻轻抚摸着匾额边缘的榫卯纹路,指尖触到父亲特意刻下的暗纹——那是小时候她教弟弟画的麦穗图案。
"娘,您看这个!"七岁的小女儿拽着她的袖子,举着刚做好的意大利面模型。面条是用红薯粉和菠菜汁混合而成,在阳光里泛着翡翠般的光泽。孩子的鼻尖沾着面粉,眼睛亮晶晶的,"这个是用爷爷做木工的刨子削出来的!"
林小溪笑着用帕子擦去女儿脸上的粉渍,抬头看见王大牛正扛着一捆南洋铁木走进院子。这个曾经只会舞刀弄箭的猎户,如今已经能熟练辨别三十多种木材的特性。"大牛,这批木料要做东南亚区的雕花屏风,记得留些边角料给孩子们做教具。"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王大牛放下木料,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女儿的发顶,"上午小宝带着东瀛师傅去市集买味噌,估计晌午就能回来。"他转身指向正在搭建的露天厨房,"那边灶台用的是太行山石,导热均匀,正好适合做法式焗蜗牛。+第-一,看*书^网? !免?费\阅¢读!"
林小溪望着丈夫宽阔的背影,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山神庙外默默守护她的少年。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全球美食文化中心的总设计师。"夫人,各国使节的请柬都送出去了。"管家捧着漆盘走来,"东瀛的茶道大师、西域的香料商人,还有波斯的甜点师,都回信说会亲自前来。"
"辛苦你了。"林小溪接过请柬,目光扫过烫金的纹路,"对了,给每个代表团准备的伴手礼都要不同。东瀛的送咱们新研制的抹茶粉,西域的配咱们改良的五香粉,波斯的..."她沉吟片刻,"就送小宝用羊奶做的玫瑰软糖吧。"
"娘,我也要去接波斯叔叔!"小女儿抱着意大利面模型蹦蹦跳跳,"我要教他们用筷子吃提拉米苏!"林小溪笑着点头,忽然听见后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她绕过影壁,看见母亲李翠花正带着十几个村妇在晾晒香料。
"这批藏红花要晒足七七四十九天,颜色才够鲜亮。"李翠花捏起一朵红花对着阳光端详,"隔壁张婶说西域人喜欢用这个做奶茶,咱们得多备些。"她转身看见女儿,立刻板起脸,"你站那儿干什么?还不快去看看西厢房的醋坛子,我总觉得今年的米醋味道不对。"
林小溪笑着应了一声,刚要转身,却被母亲叫住。¨c?n_x.i!u?b¨a¢o+.\n¨e!t."那个...波斯使节的翻译官,你找的是上次来咱们庄子的那个秀才吧?"李翠花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他...他成亲了没?"
"娘!"林小溪又好气又好笑,"您又在打什么主意?"李翠花哼了一声,转身继续摆弄香料,耳尖却微微泛红。林小溪摇摇头,正准备离开,忽然听见前门传来喧哗。
"姐姐!姐姐!"林小宝的声音远远传来,夹杂着叽里咕噜的外语。林小溪快步走到前院,只见十四岁的弟弟正牵着一个身着和服的老者,身后跟着两个抬着漆器食盒的随从。"这位是东瀛的茶道大师千利休先生!"林小宝兴奋地介绍,"他带来了正宗的宇治抹茶!"
"久仰林姑娘大名。"千利休弯腰行礼,袖口露出一抹暗纹,正是林小溪去年托人送去的蜀锦。"在下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学习贵国的茶文化,二是想请教姑娘关于"和食"与"华食"融合的见解。"
林小溪刚要答话,忽然听见后院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她心里一紧,快步跑向后院,只见几个西域商人正围着满地碎片手足无措。"对不起,我们只是想看看这个陶罐..."为首的商人操着生硬的官话,"它看起来和我们家乡的很像..."
林小溪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片。这是她特意从景德镇定制的青花瓷罐,原本用来装新研制的玫瑰酱。"没关系,"她微笑着起身,"我再让人送几个过来。"她转向管家,"把库房里那套鎏金茶具拿来,配上咱们新晒的藏红花,给贵客们尝尝。"
西域商人惊讶地看着她,忽然单膝跪地,"您真是一位伟大的美食家。在我们家乡,只有最尊贵的女王才会如此宽容。"林小溪连忙扶起他,目光扫过他腰间的皮囊,"您腰间的香料袋很特别,里面装的是乳香吗?"
"正是!"商人眼睛一亮,"这是我们从沙漠深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