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亲自带队秋收,在第十二天结束收割完最后一把小麦,这才回城。*k~a¢n^s_h^u^j`u~n·.?c^c\
视察晒场与粮仓。
望着满满登登的粮仓,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
吕布不明所以,陪着笑。
拓跋慧兰则微笑拱手:“恭贺主人,霸业可成矣。”
刘裕听完,笑得更张扬。
乱世中,粮食和兵马最重要。
现在,自己都有。
有兵,有粮,心里再也不慌。
待到建好城墙,就算鲜卑人和匈奴人同时围攻,也丝毫不慌,这么多粮食以及晒的肉干在手,守三五个月不成问题。
当然,距离霸业还太遥远,区区广牧小县,远远谈不上什么霸业。
至于匈奴人和鲜卑人敢不敢来攻……
他更不在意。
来攻最好,省得长途奔袭。
不来?
自己也会找他们去。
还是那一套计划,先鲜卑,后匈奴。
现在西部鲜卑己经被自己打散,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部落,难成大器,接下来就是中部鲜卑也就是檀石槐那一脉。
今年冬天搞定!
最晚不能超过明年春天!
春天还要播种,比打仗更重要。
进入八月。
天气渐凉。
试种的一批黍米也己经成熟,产量还行,亩产有一百五六十斤,收获总共两万余斤。-小¢说\C¨M~S? _首+发*
刘裕熬了一碗黍米尝了尝,口感不太好,但真耐饥。
嗯,磨成粉做成各种形态的主食,口感更好。
八月十三。
城墙合拢,南城门上的城门楼子上梁铺瓦马上竣工。
刘裕依旧亲自主持竣工仪式。
再次祭天,又一次改变天象为【晴】。
并当场开表彰大会,奖励十二名在筑城过程中表现出色、立了大功的工匠与百姓,赏房屋一套,良田二十亩,马两匹,牛一头,新收的麦子一千斤。
更承诺以后有修筑工程优先用他们。
这奖赏,不可谓不丰厚。
跟那些大官没得比,但这是工匠。
搁在其他地方,谁管工匠的死活?
赏赐?
能吃饱就是好的。
这里不但一日三餐,完工还有丰厚的赏赐,他们做的一切都被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视。
是以众工匠们喜极而泣。
围观的百姓工匠们则个个羡慕,只恨立功的为什么不是自己。
刘裕却没闲着,又到城内,抡起锤子,一锤子砸碎县衙大门,再次开工。
建好城墙,该着修筑内城了。
内城早己经规划化,全部推倒重建。
同样全部采用夯土工艺建造,无论县衙还是民居,一律遵循保暖、实用、高利用率为原则,在各个大小工匠的带领下,数万人同时开工,依旧维持着修筑城墙的运行模式,集体施工,不分彼此。·0`0`小¢税-旺. \首-发?
按照计划,完工后会首接分配住房,原住民优先,然后是大小军官、工匠、士兵、读书人、汉人等等。
最后才是鲜卑奴隶。
地位越高,住得越好,越靠近县衙和街道。
鲜卑奴隶们则清一色大通铺,除了干活都不能随意行走,更会有士卒在附近巡逻监视警戒。
刘裕依旧亲自带队施工,每日早出晚归,与普通工匠别无二致。
在西万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推倒大大小小的民居与破败不堪的城墙,从县衙开始重建,逐步向外扩展。
八月二十二。
县衙竣工。
布局与先前一般无二,前面是大堂以及各部曹掾的办公室、档库、银库等办公区。
中间是生活区,有客厅卧室书房等,后边是个练武场。
在县衙一墙之隔还有牢房、衙役宿舍。
刘裕举着火把亲自点燃每个房间里的炭盆以祛湿气,而后在后院宴请吕布、高顺、成廉、宋宪、拓跋慧兰、拓跋贺、王忠等人吃了一顿烤全羊。
他亲自动手烤制,为此还琢磨出了一套这个时代能弄出来的腌料和烧烤料。
也是穿越以后第一次用心思琢磨美食,之前半年根本没心思,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干活,吃喝和普通士卒工匠没区别。
随着香味的传出,众人齐刷刷淌口水。
“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