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情,而窦武却认为皇帝太小了,于是不同意。+小~说^宅! +首`发!
只不过因为当时陈蕃的年龄实在太大了,没过多久就死了,所以双方矛盾还没出现便瞬间消散。
后续窦武又当了几年大将军,掌握朝政,但是不久之后也死了。
曹嵩成为了党人领袖,但党人的权力比起陈蕃与窦武活着时却大大缩水,后续刘宏开始亲政,借宦官的力量不断打压党人与其他士人群体,宦官群体也因此权倾朝野。
而大将军这一职位,在窦武死后,刘宏就没设立过。
只不过士人群体的不断反抗,以及宦官们在地方上的斑斑劣迹,还是让刘宏感到十分无奈。
于是他便想着重新将外戚势力扶持起来,用于镇压士人,还有监督宦官。
从光和初年开始,刘宏就不断提拔何进,先是任为郎中,然后迁为虎贲中郎将,后续又让其出任颍川太守。
随着何进的妹妹被立为皇后,何进又被召入宫中,先后担任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职,最后在光和七年随着黄巾起义爆发,刘宏为了方便调兵镇压各地黄巾,便任命何进为大将军,负责往各地调兵遣将。¢s_o?k~a·n_s_h+u¨./c¨o-m′
刘宏本以为何进成为大将军后会作为朝堂上的第三方势力崛起,但没想到的是,因为有窦武这个优秀例子在前,所以袁绍等士人居然会寻求与他合作,同时何进为了对抗权倾朝野的宦官,稳固自身地位,也选择与士人群体合流。
再加上以曹嵩为代表的旧党人势力重新老鼠上桌,刘宏愕然发现,几年前一度被自己镇压下去的士人力量,现在居然正以极快的速度再次膨胀起来。
这让刘宏产生了危机感。
这位从小就在后宫里长大的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有天赋,但却还没达到能够冷静分析朝堂派系,并且分而治之的程度。
不然他也不至于用宦官的力量镇压士人了。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这种东西,只要将他们聚在一起不管,他们自己就会打出狗脑子来。-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刘宏并没有发现曹嵩为代表的党人势力,与何进身边以袁绍为代表的公卿势力之间的不同,而是盲目将他们全都当作威胁皇权的力量。
这样一来,刘宏就必须一方面想办法增强宦官势力,另一方面在朝堂上提拔新势力了。
刘宏虽然昏庸,但是却并不无能。
那些无能的皇帝,根本没资格像刘宏这样,用各种手段搜刮钱财供自己享乐。
刘宏在退朝回到宫中后,又拿出了皇甫嵩送上来的那份奏折。
“刘备吗……?”
他看着奏折里面,那个率领五千骑兵点燃黄巾营寨,在长社之战中立下最大战功的名字,不由得陷入沉思中。
刘宏下一步想要扶持的势力,便是刘氏宗亲。
终归还是自家亲戚更加信得过啊……
刘宏心想,他未来计划扶持的宗亲一共有三个,那便是宗正刘焉、幽州刺史刘虞,还有兖州刺史刘岱。至于其他宗亲,则看他们的表现再选择是否扶持。
而就在刘宏这样打算的时候,刘备恰巧进入他的视野内。
“要扶持刘备吗……?”
刘宏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
通常来说,像是前线战报,一般都是先提交给前线将军的上级领导光禄勋,然后由光禄勋转交给太尉,最后再由太尉呈递给皇帝。
皇帝在决定好主将的赏赐之后,对于其他将领的赏赐,通常来说很少会亲自过问,而是会由三公商量着决定。
因此刘宏方才在朝堂上并没有提及刘备。
而此时在思考片刻后,刘宏终归还是选择在扶持名单里增添一个刘备。
刘宏对身边的宦官张让开口道。
“阿父。”
“陛下。”
听到刘宏的询问,他身边的张让立即弯下腰来听令。
刘宏将手里的奏折交给张让道:“派人去涿郡查一查这个叫刘备的人家谱,看看他是不是宗亲,查完后将消息告诉我。”
“是。”
张让得到命令后缓缓告退。
刘宏则在不久后从坐垫上站了起来,在书房内左右踱步。
他心中对于刘备,其实还存在着一丝顾虑。
因为如今刘备与曹嵩一家,特别是曹嵩的那个女儿曹操,实在是太亲近了。
刘宏无法确定,自己现在培养刘备,是能培养出一个可以倚赖的宗亲,还是会培养出一个像何进那样,刚成为大将军就转头与士人势力合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