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长社时期才会在与皇甫嵩明明是同级的情况下,在各种事情上一直以皇甫嵩为首。^k¨a·n?s¢h.u·h_e,z_i_.+c·o*m·
毕竟败者是没有说话资格的。
刘宏想了想又问道。
“嗯,三人应该如何封赏?”
邓盛想了想后拱手回答:“三人功劳不小,皇甫嵩与朱儁可为九卿或四将军,曹操可为太守。”
这也是比较合理的升迁顺序,皇甫嵩在黄巾起义前是北地太守,朱儁在黄巾起义前是谏议大夫,两人在黄巾起义爆发时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这些官职都是两千石级别的官职。两人既然大破黄巾,立下大功,那么在战后,自然要升迁为真两千石级别的九卿官员,又或是前将军、后、左、右四将军。
刘宏微微皱眉思考起来。
首先实权将军,是不可能给的。
要知道皇甫嵩与朱儁可是真在地方上带过兵的统帅,再给他们一个可以掌兵的将军头衔,那就很有可能会尾大不掉了。
至于九卿嘛……
九卿现在确实有空缺,而以皇甫嵩与朱儁两人原本的资历,再加上这次大破黄巾的功劳,稍微进步一些,做个九卿也无可厚非。-4·0¨0!t+x_t?.*c~o¢m,
但这几个位置是他留着打算卖钱用的。
西园的生意,可不能荒废了。
更何况刘宏向来不喜党人,现在曹嵩作为党人已经老鼠上桌重新担任三公了,皇甫嵩作为党禁的主力,四舍五入也是党人派系,如果现在给他升官,还是九卿高位,那么朝堂上党人的势力势必会再次崛起。
因此刘宏毫不犹豫道:“九卿职位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担任。皇甫嵩与朱儁两人虽然有功,但是德行还不够,就暂且先封个侯吧。封皇甫嵩为都乡侯,朱儁为西乡侯。至于曹操……任命她为济南国!”
“是。”
下方大臣们纷纷回应。
封赏的事情结束,刘宏手里拿着皇甫嵩的奏报继续对百官问道。
“皇甫嵩在奏报里对朕说,眼下豫州因为黄巾肆虐,所以地方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咸′鱼·看.书¨ *免.费?阅,读!曹操向朕提议,这些无主之地应当收为官田,黄巾贼里那些被裹挟成贼的俘虏应当甄选出来,贬为官奴,给予他们粮种农具在这些官田上耕作,收取五成重税,少府可因此每年得粮食数百万石,售卖出去可得数亿钱……你们怎么看?”
“这……”
朝堂上的官员面面相觑地看着彼此。
豫州的田地?
收为官田?
这样的提议谁敢回应?
要知道豫州可是汉室公卿大族最多的地方,像是曹家、陈家、袁家都属于豫州。
朝堂百官既然能混到今天这个位置,那么一路走过来,自然会知晓地方上的一些潜规则。
就比如说豫州的那些无主之地。
那些土地真的无主吗?
只能说未必。
等到黄巾之乱平定之后,这些无主的土地,大概率会归属当地的大族。
而豫州的那些大族,在朝堂上,也都颇具势力。
他们今天应和皇帝的话,那么恐怕明天,就会莫名其妙地被贬官。
更危险一些的话,他们甚至有可能第二天在路上走着,然后莫名其妙地被一辆马车创死,然而马车的马夫却怎么也找不到,最终成为一桩悬案。
刘宏见眼前的这些家伙纷纷不说话,不由得为难地皱起眉头。
这件事情要告吹了吗?
朕的钱……
然而就当刘宏十分遗憾地想要将这件事情略过的时候,曹嵩却突然站起来走到大殿中央,向刘宏躬身道。
“臣以为此策可行,有利于恢复地方秩序。”
“善。”
刘宏满意地微微点头。
他瞧着下方的曹嵩,只感觉越看越顺眼。
果然还是曹嵩用起来更顺手啊……
这个家伙虽然是党人,心里总想着让朕好好工作,但是在这种既有利于朕,同样也有利于地方的事情上,他也会不顾自己的利益和名声,毅然站出来支持朕。
不愧是党人……
不顾自身利益这件事情上,确实没的说。
只不过,曹嵩本人其实并没有刘宏想得那样高尚。
他刚开始在听刘宏说这个提议时也下意识地想要否决,毕竟这么多的无主之地,事后不拿白不拿,给朝廷作官田,这不是浪费吗?
可是下一刻,他在意识到这是自己女儿梦得提出来的建议后,一切心痛瞬间就都变成了坚定不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