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那一天起,“窝囊废”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霓虹陆军。+w^o\s*y!w..′c-o¢m+
一九三九年,红色联盟与霓虹在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东北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仙台师团接到命令,当即下令强行军四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的当天就投入战斗,然后很快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大阪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日军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就此在霓虹军内部流传开来。
可是事情到这里并不是结束。当军队终于不得已向前线进发时,大阪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
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只走了四天,而大阪师团却整整走了八天,并且在此期间还有大量人员与部队掉队,使得速度一拖再拖。¢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好不容易,在大阪军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消息传来,大阪师团那些掉队的官兵,突然之间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就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人“忠于”皇国,选择“带病”赶赴前线。这些士兵一边赶路,一边万分懊丧地对外抱怨,他们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而颇具搞笑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大阪师团,成为了霓虹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仙台师团却因为败给了苏军,而丢盔卸甲、伤兵满营。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见到这一幕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提起笔,把霓虹军报纸呈上审查的标题改了一个字,将无敌改成了无伤。原本的新闻标题《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就此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拐弯抹角地嘲讽了这支“软蛋”部队。
后续参与入侵华夏时,别的霓虹军队看到了地方百姓,通常来说都是无情的烧杀抢掠。+齐,盛+小·说-网+ ?首.发\可是这群人,却是拿着牙刷鞋子做起推销。每到一个地方,就对当地人表示,军靴质量好,一双鞋要一块大洋,概不还价等等。
除此之外,他们还和八路做生意,把自己的军火卖给八路。
当别人向他们质问时,他们则表示:“反正自己后勤那么充足,卖点也没事吧!”
先是卖炮弹,等炮弹卖完了,则开始卖大炮和迫击炮,理由是炮弹卖完了,这些东西全都没用了。此外他们还嘲讽说,那些选择烧杀抢掠的家伙全都是傻子,华夏人既然这么多,那么就应该做生意啊!
事实也确实如同这些人所说的那样,当那些烧杀抢掠的人伤亡惨重时,这些家伙却因为在华夏做生意,挣了一些钱,很多人回去后还娶媳妇了。
而等到战争结束了,这帮精明的家伙还向驻日美军出售战争纪念品。
也就是他们退役后留下的那些军队小物件。
在当时,霓虹军各部投入战场时,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临别致词。像是第二仙台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太妙时就说九段坂见。臭名昭著的神厕便在东京的九段坂。然而第四大阪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经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便是“保重贵体”“身体最重要”,又或者干脆点地说,就是“保命第一”。
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阪的士兵也受到了军国主义的蛊惑,热衷侵略其他国家。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而是选择能不死就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大阪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甚至在大阪师团内部,还制订出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只不过这样的军队在敌人那边,是幽默,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在自己这边,那就是一件能让自己血压高涨的悲剧了。
刘备虽然生在东汉,但类似的道理,他也是知道的。
士兵最忌讳的就是市侩。
为了防止自己的三弟日后在战场上失去锐气,刘备必须想办法搞一个人过来代替张飞,负责管理他们这个小队伍的后勤。
刘备先是瞧了瞧梦得小姐。
嗯,曹家大小姐,前大司农与司空曹嵩的女儿。
负责过曹家全国钢铁生意的运营,大司农与司空部门的管理,昔日曹嵩治理国家的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