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沉吟片刻,心中己有了计较。
他虽不齿宋江为人,亦不愿与梁山同流合污,但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今北有辽国虎视眈眈,西有夏人厉兵秣马,朝廷内部奸臣当道,腐朽不堪,天下早己是危机西伏。
绿林好汉虽多是官府逼迫,落草为寇,但若自相残杀,只会削弱自身力量,最终便宜了官府。
他缓缓开口道:“众位兄弟所言,各有道理。
梁山行事,关某素来不喜。
曾头市亦非良善之辈。此番冲突,起因如何,尚需查明。
然则,绿林同道,终究是江湖一脉,若因此火并,徒然损耗实力,非智者所为。”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想当年,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群雄并起,亦有合纵连横,方能成事。
如今我等虽身在草莽,亦当有长远之见。
梁山与曾头市之争,乃是他们内部之事,我等二龙山,实不宜轻举妄动,卷入其中。但此事关乎江湖格局,亦不可不察。”
他转向石秀和时迁:“石秀兄弟,时迁兄弟,你二人麾下探子,务必加紧打探,弄清梁山与曾头市冲突的真正缘由,以及双方实力虚实、战局进展。
若有任何紧要消息,立刻回报,不得延误。”
石秀、时迁二人齐声应道:“小弟遵命!”
关胜又对众头领道:“诸位兄弟,眼下我等最要紧的,还是壮大自身实力,稳固山寨根基。
操练兵马,不可懈怠;屯田积粮,多多益善;打造军械,精益求精。
待我二龙山羽翼丰满,根基牢固,方能有所作为,替天行道,匡扶正义!
至于梁山与曾头市之事,我等暂且静观其变,保持警惕便可。”
众头领听关胜分析得条理清晰,眼光长远,皆心悦诚服,齐声道:“谨遵哥哥将令!”
鲁智深虽性子急躁,但也知关胜所言在理,不再多言,只是闷哼一声,暗道:“且看那宋江如何收场!”
花荣心中却是暗叹一声,想起当初在梁山,虽也有些不快,但终究义气尚存。
如今只怕梁山风气,早己大变。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转眼间,又是十余日过去。
二龙山的情报网络,日夜不停地运转着,源源不断地将梁山与曾头市的战况消息传回。
关胜每日都要听取石秀、时迁的汇报,仔细分析战局,推演双方的实力变化。
据探子回报,梁山泊此次为了攻打曾头市,可谓倾巢而出,几乎将山寨中的所有精锐尽数调动。
晁盖亲自率领宋江、吴用、呼延灼等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奔曾头市。
那曾头市依仗地势险要,又有史文恭等悍将坐镇,顽强抵抗,双方在曾头市外围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梁山泊人多势众,初期攻势极为猛烈,曾头市一度岌岌可危。
但史文恭武艺高强,枪法如神,往往单枪匹马,冲入梁山军阵之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梁山好汉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那“曾家五虎”亦是悍不畏死,率领乡勇,死守寨墙,寸步不让。
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战况极为惨烈。
二龙山众头领每日听着传回的战报,心中也颇为感慨。
杨志、栾廷玉等人,对梁山泊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鲁智深、武松等人,则对史文恭的勇猛,颇为赞赏;
花荣想起昔日在梁山的日子,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关胜每日端坐于忠义堂中,听取汇报,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他深知战场之上,瞬忠义堂,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局势的逆转。
他虽身在二龙山,却仿佛亲临战场一般,仔细分析着双方的优劣,推演着战局的走向。
他心中隐隐感到,这场梁山与曾头市的冲突,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宋江此人,心思深沉,善于用计,他此番大举进攻曾头市,恐怕另有图谋。
而那史文恭,武艺高强,却又孤傲自负,也并非易与之辈。
这两股势力碰撞在一起,必将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只是,关胜万万没有想到,这场惊涛骇浪,竟然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席卷而来,
彻底改变了二龙山,乃至整个江湖的命运。
正是:
烽火燃遍聚义地,两强相争初见血。
龙山静待风云变,谁料天降惊雷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