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血溅翠屏除秽恶,亡命江湖路茫茫。~如`蚊~网~ _庚^薪+蕞\筷¨忽闻仁义传天下,愿投二龙避祸殃。拼命三郎心机巧,病关索意彷徨。弃暗投明奔正道,且看英雄会石杨。
话说那二龙山关胜将军威名大震,其“惩恶救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举,更是如同春风一般,传遍了山东、河北乃至更远的州府。
与那声势虽大,却时有烧杀掳掠、行事难辨正邪之议论的梁山泊相比,二龙山这面“替天行道,护民除害”的大旗,显得格外醒目,尤其在一些心怀正气、走投无路的好汉心中,分量日重。
且不提二龙山如何声名鹊起,却说在北地蓟州城外,有两人正自仓惶奔走,形容狼狈,正是那“病关索”杨雄和“拚命三郎”石秀。
这二人,原是蓟州城中有些头面的人物。
杨雄乃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石秀则在城中卖柴为生,因替杨雄抱打不平,又见杨雄妻子潘巧云与报恩寺和尚裴如海私通款曲,设计陷害自己。
那石秀是个何等样人?
胸中早有丘壑,乃是个胆大心细、嫉恶如仇的汉子。
他暗中查访,搜集实证,最终向杨雄道破奸情。
杨雄虽一时怒发冲冠,却也有些优柔寡断,亏得石秀在旁撺掇并定计,二人先在翠屏山杀了那搬弄是非的丫鬟迎儿,随后赚得潘巧云与裴如海到山中,由杨雄亲手将这对奸夫淫妇一并杀死,以雪其恨。*E′Z?晓,税¨惘/ ?更·鑫`蕞-全,
虽然杀了奸夫淫妇,乃是清理门户,又除了一个搬弄是非的丫鬟,心中恶气是出了,但这毕竟是三条人命的大案,纸里如何包得住火?
风声很快便传了出去。
蓟州城是万万待不得了,二人收拾了些细软盘缠,连夜逃出城郭,亡命天涯。
黑夜之中,晓行夜宿,二人一路向南奔逃。杨雄毕竟做过公门中人,此刻身负数条人命,心中惴惴不安,面带愁容,只是闷头赶路。
石秀却比他沉稳许多,虽也知道前途未卜,但事己至此,唯有向前。
他一边留意周遭动静,一边思索着去处。
行了数日,离蓟州渐远,一日在途中客店打尖歇息,杨雄叹了口气,对石秀道:“兄弟,你我此番犯下滔天大罪,官府必然行文各处海捕。这天下虽大,却不知哪里是我们的安身之处?
我听闻山东梁山泊聚义着许多英雄好汉,晁天王疏财仗义,宋公明哥哥更是及时雨,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不如我等前去投奔,如何?”
石秀闻言,眉头微蹙,沉吟道:“兄长此言,虽是一条出路,但小弟却有些疑虑。”
杨雄问道:“兄弟有何疑虑?”
石秀放下手中碗筷,压低声音道:“兄长,小弟流落江湖多年,也听过不少关于梁山泊的传闻。/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那里确实英雄汇聚,声势浩大,天下闻名。
只是……听闻那里的好汉,成分复杂,龙蛇混杂。虽号称替天行道,但行事手段,有时却过于狠辣,甚至不分青红皂白。
便如前些时日,听闻他们在江州为救宋公明,劫了法场,杀伤甚众,连累了不少无辜百姓,此事在江湖上议论纷纷,毁誉参半。
我等此番杀人,虽是潘、裴二人罪有应得,迎儿那贱婢亦是死不足惜,但手段终究酷烈。
若投奔梁山,只怕正投了他们‘杀人放火’的路数,未必是我等安身立命、施展抱负的正途。”
杨雄听石秀分析得有理,不禁问道:“那依兄弟之见,我等该往何处去?”
石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道:“兄长,你我这一路行来,可曾听闻近来江湖上哪个名头最响,风评最佳?”
杨雄想了想,道:“若说名头响亮,自然是梁山泊。若说风评……倒也听不少人谈论青州二龙山那位‘关将军’。”
“正是!”
石秀一拍大腿,说道:“小弟也听得真切!都说二龙山那位关胜哥哥,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有古时关云长之忠义。
他自大名府出走,聚义二龙山,麾下猛将如云,却与别处山头不同。听闻他约束部下极严,不许骚扰百姓,专一惩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前番攻破青州,只斩了那罪大恶极的知府慕容彦达一干元凶,对其余官兵百姓,非但不伤,反而开仓放粮,安抚人心。
更有传言,他山寨中规矩森严,赏罚分明,便是头领犯错,亦不轻饶,曾当众严惩过一个好色的头领。
还听闻,他曾义释过官军降将秦明、黄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