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样才能建立大明日不落帝国?
萧如薰想过很多办法。′w·a_n\z~h?e*n.g-s¨h`u?.′n/e¨t.
把全世界全部打下来?
这根本就不现实。
走大英帝国的路子?
大明行不通的。英格兰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议会主导的决策体系更灵活,能快速响应商业扩张需求。比如议会通过《垄断法规》保护专利,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积累的资本,与国内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形成联动。17世纪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等特许贸易公司,以商业资本撬动全球资源,这种“官商结合”的模式效率远超单纯的国家行为。*幻¤$′想·,?姬ˉa· ¢|2更§£新%最×\¨快@
在大明,哪怕到现代,官是官,商是商。官能拿捏商,但是商人只能依靠官,根本拿捏不了!
最关键的事,商人的地位永远比不过官。这是大明的国情决定的!
官本位嘛!懂的都懂!
………………
萧如薰脱下半块糕点,糕点碎屑落在舆图上,像散落在东海的岛屿。他盯着那片被朱砂圈出的大明疆域,喉间发出一声低笑:"再有十年,要大明也成了日不落帝国了!"
亲兵赵勇刚进来添过灯油,闻言忍不住接话:"爷是说,要把咱们的旗子插遍四洋?"
"查得遍吗?"
萧如薰指尖戳在欧洲的位置,那里只潦草地画着几个方块,"大英帝国能靠着议会和东印度公司跑遍世界,咱们学得来?"
他忽然冷笑,"他们国王得看议会脸色,咱们这儿,当官的只想着愚民……"
烛火映着他眼底的嘲弄:"英格兰的商人能拿着特许状去抢殖民地,咱们的商人呢?开个铺子都得给县太爷磕头。?x,w!q¢x^s,.!c,o`m\去年苏州有个大绸缎商,身价千万两,可又怎么样?结果连知府的门都进不去——官是官,商是商,这辈子都拧不到一块儿。"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本《海国图志》翻了两页:"你看这上面写的,人家圈地运动弄出百万流民,正好去开工厂、跑海运。咱们要是敢这么干,言官能把奏章堆成山,骂我是祸国殃民的奸贼。"
赵勇挠头:"那就没办法了?"
"办法得往自己身上找。"
萧如薰合上书本,指节在封面上敲出轻响,"大明的根在'官',那就让官去做这事。"他忽然眼睛一亮,"把殖民地改成'藩镇',派武将去镇守,允许他们在当地征税、募兵,但得年年向朝廷纳贡。"
"这和唐朝的节度使不一样吗?"赵勇脸色发白,"万一他们反了"
"反不了。"
萧如薰斩钉截铁,"家属留在京城当人质,军饷粮草一半靠朝廷调拨。他们要是敢反,就是自断生路。"他走到舆图前,在东南亚的位置画了个圈,"再让户部牵头,搞个'皇商总社',让那些盐商、茶商拿钱入股,跟着军队去做买卖——赚了钱,他们分三成,朝廷拿七成。"
赵勇还是不懂:"这能成?"
"成不成,得试试才知道。"萧如薰望着窗外的月光,"大英帝国靠的是商人推着朝廷走,咱们就反过来——让朝廷带着商人走。官商绑在一条船上,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银子,他们也得拼尽全力。"
他忽然想起去年在苏州见到的场景:一群商人跪在巡抚衙门前,只为求一张出海贸易的许可。那时他就明白,大明不缺想赚钱的人,缺的是让这些人乖乖跟着朝廷走的法子。
"至于官本位"萧如薰笑了,"那就让做买卖做得好的商人,也能穿上官袍。给他们个虚职,让他们能和知县、知府平起平坐——你猜他们会不会把命都豁出去?"
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照亮了舆图上密密麻麻的航线。
萧如薰知道,这条路比大英帝国的难走百倍,但他别无选择——大明的船,总得有自己的航向。
还有一点萧如薰没有说,反了也无妨,起码都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