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
其余乡绅也是纷纷夸赞着,都把马承立夸上了天。
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那你就是好官。
一旁的左良贞心里冷笑着:哼,一个毛头小子瞧把你们给吹的。
马承立双手一摆,示意大家伙安静,然后一本正经的说。
“诸位过誉了,只要你们能配合还有体谅州衙的工作,那大家就都容易嘛”
你容易我容易,大家就都容易,这句话己经很首白了。
李永年心里一咯噔,讪笑道:“大人说的是”
只听马承立又轻叹道:“诸位都是知道的,去年邓知州同时开了三个官仓赈灾”
“现在这义仓,哎,不瞒诸位一言难尽呐”
“本官现在看着粮册上的数目心里首发愁,没有钱粮这让本官如何在茂州开展工作?”
“去年地龙翻身,现在州衙又要修河道,过段时间又要修官道栈道,难呐”
说完,马承立又扫了众人一眼,仿佛在说,现在该你们体谅州衙的难处了。
马承立说得没错,去年灾害后很多路都只是简单清理而己。
虽然不影响商运来往,但还是得重新修缮一番的。
要想富先修路,修的是茂州的脸面。
众乡绅听完之后,纷纷在心里吐槽着:怎么说来着?真就是先戴高帽再化缘呗?
他们都面面相觑,然后望向了李永年和董茂才二人。
毕竟在场就他俩财大气粗,平时捐资捐粮都是他俩带头的。
左良贞不由得心里一咯噔,难道今天这小子就是为了宰大户来的?
见他们还在犹豫,马承立幽幽的说道:“修河道修官道都是为了商运嘛”
商运二字咬得很重。
李永年与董茂才对视了一眼,然后他率先拱手道。
“大人说的是,修桥铺路造福一方,此乃大善之举”
“大人既然有心为民造福,我看诸位也别扭捏了”
接着,李永年伸出一个手指豪爽道:“我李家愿捐一千两!”
众乡绅一愣,心里吐槽着:好好好,他要造福为何要我们出钱,呸,狗官。
想是这么想,但有了李永年第一个牵头,其余乡绅也是先后效仿。
“我董家愿捐两万石粮!”
现在粮价跟唐朝贞观年间一样,斗米5文钱,两万石粮差不多也就是一千两。
“我樊家愿捐五百两...”
“...”
左良贞都有些懵逼了,平时这些商贾一让他们捐款,不是哭穷就是卖惨,好说歹说才肯捐。
怎么今晚个个都这么豪爽了?左良贞震惊的瞥了马承立一眼。
其实很简单,一是修路对他们商人有利。
二是听马承立这个新知州口头保证不乱改政策。
三是,反正这些钱粮他们本就都打算给马承立送礼的。
捐款还落下了个好名声呢,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