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追问:“辰儿,你对法家还有何看法?”
赵辰略显抗拒:“己经不少了,还用再说么?”
“怎么能不够?朕现在兴致正浓,来继续说吧。,x/l.l¨w.x^.+c~o+m.”
赵辰无奈叹息:看样子今日不把话说明白,怕是难以脱身。
“其实法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可以拉近不同阶级间的差距。
法家提出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念,强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原则。
当年商鞅之所以死,也是因为他不惧权贵,对太子也不徇私情进行处罚。
这道理想必您也很明白。”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
当年商鞅到底是惩罚了太子本人,还是仅仅惩戒了他的老师公子虔呢?”
“这有什么差别?这事牵涉到秦国机密,不该你过多打听。”
嬴政略带不悦。
赵辰却说:“如果仅仅是对公子虔处罚,那足以证明商鞅也不敢真正触及皇权。”
“胡言乱语!你哪里来的这种论调?这是在诋毁秦国先贤!”
嬴政闻言勃然大怒。
“你既然懂得秦国依法治国的道理,总应该读过《秦律》吧?”
嬴政质问。
赵辰摇摇头。
这一动作让嬴政无言凝视着他:连《秦律》都没看过的你,又怎么能说得头头是道?
赵辰急忙补救,“事实上,当时的秦国法律己有规定,未成年人犯法,监护人需承担相应罪责。
太子年仅九岁,当时案件必有幕后指使者。?s.y!w′x¢s¨.!c!o+m-
因此,商鞅进行了详尽调查,依照法律处理一切事务。”
“公子虔曾经希望以割掉手部代替削鼻之刑,但商鞅拒绝了。
他说每项法规对应的处罚形式都不能互相替代抵消。”
赵辰点头称是:“原来是这样。
看来这就是秦国日益强大的关键之一啊!真是依法治国的好处体现无遗。”
接着他又补充道:“实际上百家学说的思想本身就存在交融现象,并非截然分离的各自体系。
例如孟子虽为儒家代表人物,其部分观点反而贴近墨家主张,可他却又斥责墨家,不过是一种明显的门户之争罢了。”
就拿荀子来说,他虽然是儒家代表,却大力吸纳法家主张法治的思想,甚至有些人因此不将荀子归入儒家。
再看墨子,尽管对儒家持批评态度,实际上却保留了一部分儒家思想的精髓,还巧妙地融入了法家依法治国的理念,以及某种类似 ** 的严密逻辑思维。
这说明,越是务实派的思想家,其学说越会融合多种流派的特点。
像纵横家、兵家、计然家、法家这样的务实型学派之间几乎没有界限,他们的理念可以互相通用,只不过在不同方面有所侧重罢了。
法家的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强调执法公正无偏私,不论尊卑皆一视同仁。
由于术派与势派也坚持此原则,他们自然成为法家传承的一部分。
此外,法家深受道家老子思想启发,特别推崇其中涉及谋略的应用之道。?k¢a/n/s+h.u!w^a?.·c¢o′m?
所以法家三大分支无不敬重老子所代表的权谋智慧。
而所有务实型诸子对道家关于生存与策略的学问都有深入探讨。
“赵辰啊,你对这些典籍还真是钻研得很透彻。”
“呵呵,也就是闲来无事时翻翻罢了,这段时间我还特意从北冥子先生那里请教了道家经典呢。”
赵辰当然不可能提及点化书灵的秘密。
“这就叫闲来无事吗?那其他人怎么办?研究了一辈子还不如你一时兴起学到的东西多。”
“咳...老爹,不如我们继续聊聊法家吧!您听说过慎到这个名字吗?”
“怎么没听说过?他是法家的重要先驱之一啊,被称为慎子。”
“没错,他就提出要依法治国,结合道家之理来管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
君主不需要事必躬亲,只需善用臣下即可。
如果事事干预过多,则容易限制臣下的积极发挥。
他还比喻君主是飞龙,云雾是权威,没有云雾衬托的龙就如同蚯蚓般无力飞翔,也就失去了君主的地位。
所以他说治理好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确保自身的权威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