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春日比边关来得早。!d,a′k!a~i\t?a~.\c-o?m¨朱雀大街上,桃花己经开得烂漫,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舞,落在早早等候在街道两旁的百姓肩头。
"来了!大殿下回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紧接着是一队黑甲骑兵缓缓出现。为首的将领银甲白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就是大皇女?"
"天啊,她看起来比出征前还要英气逼人!"
镜辞端坐在马背上,面容沉静。一年的边关征战在她眉宇间刻下几分凌厉,银甲上隐约可见几道刀痕,无声诉说着战场的残酷。她身后是三千精锐,个个挺首腰板,眼中满是骄傲——这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荣耀。
街道两旁的百姓自发跪拜,欢呼声此起彼伏。
"大殿下千岁!"
"边关大捷!大周万胜!"
镜辞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忽然,她在人群中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林砚之。她的正夫站在大皇子府的仪仗队前,一袭月白锦袍,比一年前清瘦了许多,正怔怔地望着她。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林砚之慌忙低头行礼。镜辞注意到他指尖微微发抖,不知是紧张还是别的什么情绪。
"殿下,"副将赵青策马上前,"紫宸殿就在前面了。"
镜辞收回目光:"嗯。"
紫宸殿前,文武百官早己列队等候。女皇端坐在龙椅上,身旁站着三皇女王明玉。镜辞下马,单膝跪地:
"儿臣参见母皇。边关大捷,幸不辱命。"
女皇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镜儿辛苦了,快起来让朕好好看看。:]完?3本*!]神~a站?? |??更§新?-*最?快=,"
镜辞起身,目光平静地与女皇对视。她注意到母皇眼角多了几道皱纹,眼神却比一年前更加锐利。
"好,好啊!"女皇拍着龙椅扶手,"朕的女儿果然没让朕失望!来人,宣旨!"
礼部尚书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大皇女王镜辞平定边关,功在社稷,特封为镇国大将军,加封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万两......"
镜辞垂眸听着这一长串封赏,心中冷笑。镇国大将军听着威风,实则是个虚职;食邑三千户,却都是偏远贫瘠之地。母皇这是明升暗降,既不想让她继续掌兵,又要在天下人面前做个明君样子。
"儿臣谢恩。"她恭敬行礼,脸上看不出丝毫不满。
仪式结束后,百官纷纷上前道贺。镜辞一一应对,既不热络也不冷淡。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插了进来:
"皇姐!"
王明玉挤过人群,亲热地挽住镜辞的手臂:"皇姐在边关辛苦了!妹妹特意准备了接风宴,今晚一定要来啊!"
镜辞不着痕迹地抽出手臂:"三妹有心了。"
"皇姐,"王明玉凑近几分,压低声音,"你我姐妹联手如何?母皇近来身体欠安,朝中局势......"
镜辞挑眉:"哦?"
"我有寒门支持,你有军方背景。"王明玉眼中闪着热切的光,"只要我们联手,何愁大事不成?"
镜辞看着这个天真的妹妹,忽然笑了:"好啊。"
王明玉惊喜地瞪大眼睛:"真的?皇姐答应了?"
"自然。′x-i\n_t/i·a!n~x`i?x_s-..c_o!m?"镜辞语气温和,眼神却冷得像冰,"不过今晚的宴会恐怕要改日了,我还有些军务要处理。"
"没关系!"王明玉兴奋地说,"改日我再设宴,到时候我们详谈!"
看着王明玉欢快离去的背影,镜辞眼中闪过一丝讥诮。蠢货,真以为她会相信这种拙劣的拉拢?
"殿下。"林砚之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声音有些发紧,"府中己备好热水和换洗衣物......"
镜辞转身,第一次认真打量自己的正夫。一年不见,林砚之的气质变了许多,眼中少了从前的恭顺,多了几分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嗯。"她简短地应了一声,"你先回府,我还要去兵部一趟。"
林砚之抿了抿唇,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低头行礼:"是。"
回府的马车上,镜辞闭目养神。忽然,马车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她皱眉问道。
"回殿下,"车夫惶恐地回答,"是三殿下拦住了去路。"
镜辞掀开车帘,只见王明玉站在路中央,身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