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红尘修行:证道之路 > 第72章 九华佛光,愿力初现

第72章 九华佛光,愿力初现

无形的力量汇入体内,滋养神识,莫非那便是传说中的‘愿力’?此力与灵力、星力有何不同?又该如何运用?”

王玄通道长听罢,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吟片刻,缓缓道:“林小友,你所感不差,那确是愿力无疑。愿力者,乃众生信念之所聚,无形无相,却又真实不虚。佛门广建寺庙,普度众生,所求者,除宏扬佛法外,亦是为汇聚这无边愿力,助其修行,证得菩提。”

他顿了顿,继续道:“灵力乃天地之精,修士采撷炼化,可强身健体,施展神通;星力乃星辰之华,感悟星辰运转,可沟通天地,借力于天;而愿力,则是人心之凝聚,至诚至善,可洗涤神魂,明悟大道,甚至化腐朽为神奇,逆转因果。”

“愿力竟有如此妙用?”我心头一震,追问道,“那又该如何修行、运用此力?”

王玄通道长捋须微笑道:“愿力修行,非一朝一夕之功,更无法门可循。它不似灵力、星力可主动采撷炼化,而是需要行善积德,泽被苍生,以诚心换真心,方能得众生感念,化为愿力加持。你祈雨救民,赠符慰心,皆是善举,故能感召愿力。此力多寡,不在于你神通强弱,而在于你所行之事,是否真正利于众生,是否得万民拥戴。”

“至于运用,”他继续道,“愿力至纯至柔,最善滋养神魂,稳固道心,抵御心魔。你识海初开,真种萌芽,若能以愿力时时温养,日后凝聚元神,乃至突破更高境界,将事半功倍。它亦可加持于法术神通,使其威力倍增,更添神圣之威,克制邪魔外道尤为显著。《太清玄典》中应有相关阐述,你可细细参悟。”

听完王玄通道长一番话,我茅塞顿开,对愿力的理解更加深刻。原来,那看似虚无缥缈的民心、信念,竟是如此强大的修行助力!这也印证了我在红尘历练中的感悟——国之气运在民,修道护生亦在民。

我起身,再次向王玄通道长深施一礼:“多谢前辈解惑!晚辈明白了。看来这红尘炼心,正是积累愿力、稳固道心的不二法门。”

王玄通道长欣慰地点点头:“孺子可教也。林小友,你身负异禀,道心纯正,未来成就不可限量。老道在此潜修多年,也算略有所得,这几卷关于愿力修行的心得笔记,便赠予你吧,或许能对你有所助益。”他从书架上取下几卷泛黄的竹简,递给我。

我双手接过,感激道:“多谢前辈厚赐!”

又与王玄通道长探讨了许久修行心得,我感觉获益匪浅。临近傍晚,我才带着白泽告辞离去。离开竹林茅舍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简朴的居所,心中充满了敬意。王玄通道长淡泊名利,潜心修行,其境界之高,令人钦佩。

我们在化城寺附近寻了一家客栈住下。当夜,我并未急于修炼,而是将王玄通道长所赠的心得笔记仔细研读了一遍。笔记中详细记载了他多年来对愿力的感悟与运用经验,虽无具体法门,却充满了智慧的启迪。其中一段写道:“愿力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善用之,则普度众生,功德无量;滥用之,或为私欲所驱,则易滋生心魔,反噬其身。修行者当以慈悲为怀,以正念引导,方不负众生之念。”

我合上竹简,心中一片澄明。我明白了,愿力修行,关键在于“发心”。若发心为善,为苍生,则愿力自会源源不断,助我道途;若心生贪念,欲以愿力谋私,则必将走火入魔。

接下来的几日,我并未急于离开九华山,而是带着白泽游览了各大寺庙,如肉身宝殿、百岁宫、天台寺等。每到一处,我便静心感受那浓郁的佛门愿力,观察信徒们的虔诚膜拜。我看到,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纵有愁苦,却也藏着希望;那些合十的双手,纵然粗糙,却也捧着一颗颗向善的心。

在肉身宝殿,我瞻仰了金地藏(新罗僧人金乔觉)的不坏肉身,感受着那跨越千年的慈悲愿力,心神受到极大的震撼。在地藏洞,我默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体会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对“慈悲”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白泽初时还觉得无聊,但见我如此虔诚,也渐渐安静下来,学着我的样子,对着佛像似模似样地拜了几拜。有时他会好奇地问我:“哥哥,他们拜佛,佛真的会保佑他们吗?”

我便会笑着回答:“心诚则灵。佛在心中,亦在众生之中。他们拜的,或许并非泥塑金身,而是自己心中的那份希望与寄托。”

游览之余,我便寻一处僻静之地打坐,将这些天感受到的佛门愿力与自身的灵力、星力缓缓融合。我发现,在佛门愿力的加持下,《太清玄典》的运转更加顺畅,识海中的真种也愈发茁壮,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晕。下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