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白话三国志 > 第112章 夏侯玄论政

第112章 夏侯玄论政

夏侯玄,字太初,年少时便声名远扬。?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刚成年,他就担任了散骑黄门侍郎这一官职。有一次,他进宫朝见皇帝,被安排与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而坐。夏侯玄认为与毛曾同坐是一种耻辱,心中的不悦之情毫不掩饰地流露在脸上。魏明帝得知此事后,对他心生怨恨,于是将他降职为羽林监。

正始初年,曹爽辅佐朝政。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儿子,凭借这层关系,再加上自身的才能,他多次升迁,先后担任散骑常侍、中护军等重要官职。(据《世语》记载,夏侯玄向来以善于识别人才而闻名。他担任中护军期间,选拔任用武官时眼光独到,那些被他选拔到军中任职的,无一不是杰出人才。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了各州的长官或郡县的太守。他所制定的法规和树立的教化,至今都被后人当作典范。 )

太傅司马懿向夏侯玄询问对时事的看法,夏侯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选拔和任用官员,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因此,衡量和选拔人才的权力,应由尚书台掌管,这是上级的职责;而百姓的孝行,存在于民间乡里,其优劣应由乡里的人来评定,这是下级的职责。想要做到教化清明、选拔公正,关键在于明确上下的职责和分工,避免相互干涉。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上级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就可能导致选拔人才的标准不纯正,从而为那些追逐权势的人打开方便之门;如果下级越过了自己的权限,就可能导致民间私自评议权力,使得权力分散,产生诸多弊端。民间私自评议权力,就意味着普通百姓干涉国家权力的行使;权力分散,就是社会混乱的根源。自从州郡设立中正官来评定官员的才能,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然而选拔人才的工作却一直混乱无序,这难道不是因为职责分工混乱,各自都没有抓住关键所在吗?如果让中正官只负责考察人们的品行和辈分,品行和辈分相当的,就可以担任相应的官职。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在家中以孝行着称,难道在为官时会不忠诚尽职吗?在家族中以仁恕被人称道,难道在处理政务时会不通达事理吗?在乡里以明辨是非而闻名,难道会不胜任工作吗?从这三个方面,由中正官进行考察,即使不明确具体的官职名称,也能知道这个人适合担任什么官职。秒漳节小说徃 首发品行有大小之分,才能有高下之别,那么适合担任的官职类别,也就一目了然了。何必让中正官在下面干涉尚书台选拔人才的权力,而上面掌握权力的人又有所依赖呢?这样上下相互干涉,只会产生混乱。况且尚书台监督下级,考核官员的功绩和过错,各个职务都有相应的长官,他们朝夕相处,相互考察,没有比这更细致的了;而乡里的评议,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来裁决,这就使得主管官员的职责被打乱,众人感到恐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社会风俗清正、选拔公正,怎么可能呢?尚书台高高在上,距离百姓遥远,百姓对其选拔人才的标准和过程难以了解。能够接触到的,都是身边的人,谁不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修饰自己呢?如果有了追求官职的途径,那么在家中修养品德的人,就不如在乡里自我推荐的人;在乡里自我推荐的人,又不如在州郡谋求官职的人。如果追求官职的途径畅通,却又担心人们掩饰真实的自己、背离选拔的初衷,即使严厉责罚中正官,用刑罚来督促他们,也无济于事。倒不如让各自遵循自己的职责,官员们各自将自己下属的才能情况上报给尚书台,尚书台根据官员上报的情况,再参考乡里评定的德行高低,进行综合考量,公正地拟定任用的等级,避免出现偏袒。中正官则只需考察人们的行为事迹,区分高下,审定辈分类别,确保等级评定公正,不随意升降。尚书台负责汇总,如果选拔过程出现差错,责任就在相关部门。官员上报的情况,中正官评定的等级,都按照顺序依次任用,如果任用不当,责任就在具体执行的官员。这样内外相互参考,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监督检查,谁还能弄虚作假呢?这样一来,人心就能安定,事理也能明晰,或许就可以使社会风俗清正,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官员了。”

夏侯玄还认为:“古代设立官职,是为了养育百姓,管理万物,因此设立君主和长官来统治和管理。统治和管理百姓的君主和长官,权力应该统一且专一。权力统一,官员的职责就能确定,上下关系就能安定;权力专一,官员就能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事务就不会繁杂。.秒*璋¨截¢晓\税?王! ?醉`芯-漳,截~庚/新·哙`事务简单,官员尽职尽责,上下相安无事,却治理不好国家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古代的先王建立众多的诸侯国,虽然具体的情况难以详细考究,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