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深山开荒,寡妇春枝种田记 > 第174章 刘老二一家

第174章 刘老二一家

顾春枝的现代思维在这古代可谓是如鱼得水。-p′f·w^x¨w`._n?e/t\

她的酒楼才开张几个月,就己经名声在外。

连县里的很多酒家掌柜都慕名前来学习。

顾春枝借此机会开设了酒家创业培训课程,那些前来学习的酒家,只需要支付三百两银子,学成后每年上交一百两技术使用费,外加酒楼冠名桃源酒家的名头,就可以跟着顾春枝封闭式学习三个月。

在此期间,顾春枝把自己从现代带来的所有菜式,甜点,糕点等技术一一倾囊相授。

原本家里人还担心这些酒家偷了师,以后恐怕会压过桃源酒家去。

但顾春枝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但凡是在顾春枝这里深造过的酒家,店名都冠上了桃源酒家连锁的名头。

三五年的时间,白头县内己经有三十多家酒楼都与桃源酒家扯上了联系。

顾春枝单单凭着这一门技艺传播,一年就可以入账好几千两。

顾春枝忙着自己的事业,也没有忘记支持自己儿子刘安的学业。

虽说刘安己经年过三十,但他从未放弃过科考。

章国战后第六年,朝廷重新恢复了科举。

刘安日夜苦读了几年后,就在这一年参加了京都的科考,喜中探花。

京都送来消息那日,刘安喜极而泣,顾春枝更是泪流满面。+小,说§宅μ? D?[更#^新1′·最ˉ@?全?+%

刘安对于国防民生的独到见解,让他一举成名,次年夏天就被调任了丰谷州州丞。

顾春枝从未奢望过自己的儿子能够扬名立万,飞黄腾达。

但看着自己的小安从小到大的执着与刻苦获得了回报,顾春枝心里甚是骄傲。

刘安带着妻儿离家赴任那日,他跪在母亲顾春枝面前道:

“娘,儿子能有今日的出息,都是受了您的影响。

虽然我爹早早去世,但是你从未有一句抱怨,带着我和妹妹艰难求生。

我至今依然不能忘记,八岁那年,我们母子三人踏进那片深山,走进那间破旧的牛棚。

是您教会了儿子坚持和勇敢,儿子受益一生。

从今往后,儿子一定会勤勉奉公,造福一方。

也会时常回来看望您。”

刘安话还没说完,顾春枝早己泪如雨下。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顾春枝从未说过一句命苦,也没有抱怨过一句命运不公。

她第一次从自己儿子口中得到了这样的肯定和认可,激动的无法用言语表达。

“儿啊,成了一方父母官,一定要恪尽职守,不可中饱私囊。

百姓本就是蝼蚁,任人宰割。,天\禧!小?说?网+ *免+费~阅¢读*

若你能造福一方,也算是抚慰你父亲在天之灵了。”

刘安用力的点了点头,“儿子谨记在心。”

送走了刘安一家,顾春枝的心里就像空了一块,久久不能平静。

无数个夜里,她都会在梦里回想多年前那个瘦弱懂事的儿子,跟着自己风里来雨里去。

好在酒楼的生意每天都很忙,慢慢冲淡了顾春枝对儿子的思念。

就在刘老汉去世的前几天,他把顾春枝和刘老三叫到了床边。

“春枝啊,爹快不行了。

但心里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和老三。”

刘老三和顾春枝似乎都预感到了刘老汉要说的话,他们恭敬的贴在床边,等着刘老汉交代。

“你娘去世前,第一次在我耳边说,她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春枝。

爹这一辈子也没什么本事,没有给你们帮上什么忙。

可不管怎么样,血浓于水。

如果将来你们想通了,还是去找一找老二一家。

哪怕他们己经不在了,也还是找找坟在哪里,过年上香的时候,也给他们加上几碗水饭。

我们都不在了,希望你们能团结同心,互帮互助!”

刘老三哪里不懂自己爹娘的心,回想当初孙氏快断气的时候,还不忘在刘老三的耳边说,让他记得找找二哥。

可怜天下父母心。

顾春枝此时对于那些过往,早己释怀。

她对刘老汉保证道:“放心吧,爹。

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找到二弟一家。”

刘老汉得到了顾春枝的保证,满足的闭上了眼睛。

三天后,刘老汉断了气,享年八十八岁。

顾春枝把刘老汉也安葬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