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正黄旗都统舒穆禄·扬古利那高大而威猛的身躯轰然倒在了明军将士犀利的燧发枪之下,扬起一片尘土之时,这场激烈的战斗终于结束。-我^得¢书\城. !醉*新`章/结^庚¨薪`筷^出城作战的后金军,在经历了一番惨烈厮杀后,除去以皇太极为首的区区八十余人侥幸逃脱之外,其余的九千余骑不是沦为战俘,就是横陈于战场之上,鲜有幸存者。
在后金国内地位显赫的皇族成员,例如代善的二子岳托和硕讬,负伤之后不幸沦为了明军的阶下囚。那些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们,如扬古利、哈哈纳之流,则纷纷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为了不给逃脱的皇太极丝毫喘息之机,熊廷弼果断地派出了一首养精蓄锐的骑十一师。这支精锐之师犹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皇太极逃窜的方向疾驰而去。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映照得大地一片金黄。然而,明军顾不上埋锅造饭来填饱肚子,而是趁着这股气势如虹之势,迅速地将赫图阿拉这座后金的重要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西门城外,明军有条不紊地推出了一门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并毫不犹豫地脱去了炮衣,露出黑洞洞的炮口,只待一声令下便要点火开炮。·删!八/墈_书!徃. -已*发~布-蕞/薪\章·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间,有眼尖的人发现城墙上不知何时竟然竖起了数根白旗!这一意外的变故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禁一愣。原来,正当城外两军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之时,多尔衮与阿济格兄弟二人率领着数千名英勇无畏的两白旗勇士,凭借着多尔衮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战术指挥,他们逐渐掌控住了城中混乱不堪的局势。他们不光击杀了皇太极的走狗浑塔,还击败了留在城中保护北门的那近千正黄旗精锐,控制了北门。同时,他们还俘虏了皇太极倚重的几位汉臣,射杀了上千汉军,趁势接管了东门的控制权。
而此次行动能够如此顺利且快捷地达成目标,其中他们的五哥莽古尔泰着实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这位性格豪爽、勇猛善战的莽古尔泰,本来对皇太极就心怀不满,认为其才能不足以统领整个后金。因此,当得知多尔衮和阿济格拨乱反正的计划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站到了两兄弟们这一边,暗中协助他们夺取了赫图阿拉的控制权。′卡.卡*晓?税^惘? -最′新*漳+劫,庚*芯?筷?
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成功控制城中局势的第一时间,他自己却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成了兄弟二人的阶下囚。头脑简单,西肢发达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尔衮是打算向明军投降的。不单单是莽古尔泰无法理解,当得知多尔衮真正意图的原两黄旗官兵同样无法理解他的举动,不过他们最终还是被多尔衮说服,同意了投降之举。
赫图阿拉沉重的西门缓缓打开,多尔衮、阿济格兄弟二人抱着后金国名册,背着荆条领着数名亲信将领缓缓走出城门。
得到消息的熊廷弼、孙传庭二人同样领着多名高级军官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多尔衮上前一步双膝跪倒在地,高举名册,口中恭敬的喊道:“罪臣,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率部众叩见天使。”
望着眼前还未到及冠年龄的多尔衮,在面对数万明军还能保持如此不卑不亢,熊廷弼是极为惊讶的。作为努尔哈赤的老对手,这几年来,对其的子嗣后代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无数有关后金国的情报中,这个不到十五岁的小子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仅有的几次无非都是以努尔哈赤最疼爱的幼子身份出现在情报上。
作为一个父亲,熊廷弼自己也是特别疼爱幼子的一个人,所以他从来没有对多尔衮有过过多关注。他关注的目标都放在了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太极以及孙辈的岳托等人身上。
就在此刻,跪在众人面前的这位年轻小伙子,身处赫图阿拉那犹如龙潭虎穴般险恶的环境之中,竟然能够肩负起代表努尔哈赤前来商谈投降之事的重任,由此可见,此子在老奴心目中的地位定然是非同小可的,这一情形,即便是己然年逾半百、历经无数风雨沧桑的熊廷弼也不禁对其另眼相看。
只见熊廷弼那张原本就阴沉沉的面庞此时更是乌云密布,他用充满威严且带着几分愤怒的语气高声喝道:“大胆逆贼努尔哈赤,既然有心归降,为何不亲自出城前来谢罪,反倒派遣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来替他行事?莫非他依旧贼心不死不成?”
听到这番质问,那名叫多尔衮的年轻人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愕,但随即便恢复了平静,并且越发恭敬地躬身抱拳回禀道:“启禀大人,实不相瞒,家父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