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己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虽然还很薄弱,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创造奇迹。
而且,我们的根据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只要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能实现年产百万吨钢铁的目标。”
另一名记者又问道:“楚大帅,建立这样的钢铁基地,资金从哪里来呢?”
楚云自信地笑了笑:“资金方面,我们会采取多种方式筹集。一方面,我们会加大对根据地工业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益,积累资金。
另一方面,我们会与其他抗日力量合作,共同投资建设。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全国同胞的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台下的记者们纷纷记录着楚云的话,心中对救国军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记者会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争分夺秒,连夜整理采访笔记。
他们摒弃华丽辞藻,用最平实的语言撰写报道。
“在山西根据地,救国军大帅楚云今日首面媒体。
当被问及下一步计划,这位年轻将领语出惊人——救国军将在敌后建立年产百万吨级钢铁基地。
要知道,全中国一年钢铁产量才4.5万吨,这意味着什么?”
“‘工业是强国脊梁。’
楚云这样解释,‘日本靠工业造枪炮,我们也要造。’
面对记者追问资金、技术难题,他坦言:‘困难肯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有铁矿,有军民一心,还会和各方合作。’”
这些报道很快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标题首白有力。
《敌后要建百万吨钢厂?救国军立下“不可能的目标”》
《楚云放话:钢铁造枪炮,誓把鬼子消灭》
普通百姓们读着这些报道,既震撼又振奋。
“山沟沟里的队伍,要干这么大的事?”
“这要是真成了,小鬼子还能嚣张多久!”
一时间,救国军的工业计划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