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话说杨家将 > 第二十三回 英雄风云会

第二十三回 英雄风云会

无可奈何花落去,空留笑柄在帝都。刑部侍郎黄玉为潘仁美被劫杀一案,输掉苦心钻营二十年才戴上的副二品刑部侍郎乌纱帽,悻悻回乡。经八王赵德芳保举,吕蒙正当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办‘潘太师被路杀一案’。吕深知此案背景复杂,求教于寇天官,寇曰:“此系外案,京官不便亲查,严令陈州知府查办即可”。吕尚书即行文陈州府:限十日查清案情,缉拿凶犯。知府李信义接文如雷击顶,急招通判严稼清,三班捕头雷享,兵马都监徐能商议案情。雷享道:“黄沙岗一带,有一座荒废的‘三仙观’哪里常有毛聚散,不过,他们不敢做此大案。因为潘家父子、刑部的两个捕头都不是易与之辈,他们对付不了。属下认为:此案定系潘太师昔日军中仇家所为,得手后早已迁地为良,其真正面目说不定还是朝廷大员,或军中悍将。我们就是查到一些蛛丝马迹,也无法缉凶结案。”李知府急道:“以你之见本府就只能坐等十日以后,丢官坐牢啦!到时只怕诸位也没好果子吃吧!”通判严稼清道:“府尊息怒,我们现在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有事谁也跑不了。下官觉得雷捕头之言甚是有理,此案如果认真查办,结果必然是:时间超限,线索掐断,圣上震怒,朝野不安,不了了之,我们丢官。刑部黄侍郎就是前车之辙!所以,下官愚见:雷捕头出动全部人马尽快找到被害人尸体。徐都监出动大军围剿三仙观,不要话口,只要首级。事成后下官自有皆大欢喜的结案之法。不知诸位意下如何?”雷享道:“通判大人所论乃万全之策!”李知府道:“事不宜迟,马上行动!!本府敬候佳音”。

三日后,雷捕头果然找到潘仁美等六人的尸体,徐都监剿山也杀死几名家住附近,又回山寨搬东西的小喽,也找回跑散的马匹。于是,李知府亲自押送尸体、马匹、及‘匪首’的首级,拿着徐通判攥写的呈文,进京向刑部报功。刑部吕尚书将呈文转奏太宗。内容是:据陈州府首报,已查明原潘太师等人被害一案,系山贼‘坐地虎’陈熊、‘冲天炮’孟大海、‘赛仁贵’吕大江等所为。剿山时,匪首全部被格杀,匪徒百余人被杀,个别逃匿。据徐都监讲,格斗中发现,匪首‘赛人贵’所使枪招颇有杨家枪风范。现在人头已送来京,云云。太宗略一沉思御批道:“被害遗体、匪首首级交潘府安葬,上祭。徐能升守备遇缺即补,李信义境内有匪不剿本应免职,念破案之功仍留任使用。钦此!”

却说杨延昭回到杨府,休息两日,得知陈州事已结案,就上朝消假。三呼万岁已毕奏道:“微臣杨延昭向万岁消假,并奏请万岁允臣辞去太原节度使之职。”太宗一楞,以为杨六郎的气尚未消,或嫌封的官小,就皱眉道:“太原节度使乃本朝节度使之首,辖河东路十四州、一百零三县,不为不重!按太祖律如此重任非赵姓亲王莫属,朕念你杨家功高盖世,又是当朝郡马,才破例重用。还怕日后没有封王之份!卿不受者,何所思耶?朕甚不解!”赵德芳也觉得杨延昭有点过分,正想说他。只听延昭又奏道:“微臣不是嫌节度使之职比王小!而是请万岁改封臣为‘三关’巡检之职!”太宗道:“巡检一职与节度使相比岂可同日而语?卿何不喜西瓜而爱芝麻耶?”延昭道:“臣随父归宋不是图圣上封官、赐宅。为的是抗辽保国,尽忠报恩!臣知辽贼亡我大宋之心不死,三关佳山寨一带地势极佳,若能修缮,屯兵。进,可以直扑幽燕,退,可以拒辽兵于国门之外,保国内平安。同时臣闻沿太行山麓,有不少英雄占山为王,臣想收伏他们作为抗辽将领,是故臣愿弃节度使而就三关巡检也!”殿上百官无不为杨六郎的心胸所感动。太宗更是激动不已,深为有此忠良之臣而欣喜。不由站起道:“杨爱卿真乃朕的弘股之臣!大宋朝的栋梁也!所奏朕一概全准!唯巡检之职乃县、镇八、九品官员所任,岂能以此封卿?朕特封卿为:三关都巡检,位同正一品节度使,兼三关兵马元帅。所有招抚将士、修缮关防、拒辽守关等,卿皆可便宜行事。”杨延昭忙跪倒高呼:“臣遵旨谢恩!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德芳心中暗道:“叔王今天才像个圣明君王的样子!”他为什么这样想呢?当时,赵宋统治大臣的办法,历来是办什么事,给什么权限,就连出兵打仗皇上也是,事先规定作战方案,绝不允许大臣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出现。这是宋朝统治上的一个致命弱点。这次对杨延昭竟然给‘可便宜行事之权’也是异数!所以,八王给众大臣使了个眼色带头跪下高呼:“皇上真乃英明君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赵匡义今天早朝特别开心。一是压在心头几个月的‘潘杨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