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话说杨家将 > 第十二回 敌对识忠良

第十二回 敌对识忠良

道理!然臣以为杨氏父子是忠烈节义之人,绝不会做出‘卖主求荣贻笑千古’之事!如今事在燃眉,万岁不必犹豫,可速令杨令公出兵迎敌。臣以丁家三百余口人命担保!杨令公必能为国尽忠!”汉主意决。

回头再说杨延昭携七弟由中原急急返回代州,向令公夫妇叙说了在中原的见闻及自己的感想,至后才说了打擂劈死潘豹之事。令公道:“据你所言那潘豹依仗权势,暗器伤人是令人可恼,上台将其暗器暴漏天下也就是了。大可不必

将其劈死!延嗣性情急躁,情有可原。延昭以后切不可如此行事!”延昭道:“是!是!孩儿谨记父帅教诲!”佘赛花道:“潘仁美纵子行凶,我儿劈死他也不为过!难道我杨家还怕他姓潘的不成?”令公道:“不是怕不怕的事,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象潘仁美这样表面忠厚,内里奸诈的人物,一旦和谁记上仇,会一辈子死缠不休,令人讨厌而已!好啦!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其实死于杨家手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何在乎一个潘豹!只要我杨家做的事对得起天地就行了。”

这一日,令公接到汉主告急诏书。即令王贵、杜国显带一万兵将留守代州、雁门关。自领佘赛花及诸子、媳统两万马步军开赴太原,在太原城南二十多里的白沟河,依山傍水当道下营。刘继元亲到城外劳军,对杨家父子慰问有加。而后在帅营商议军情,令公道:“宋太祖带兵十五万御驾亲征,初胜国舅后屯兵潞州不急于跟进,目的就是诱我大军前去作战,以其数倍于我的兵力全歼我主力。目前汉军能集中的人马不足六万,如前往潞州不仅劳师以远,且如驱羊斗虎,此不可为也!臣有一谋万岁愿闻呼?”刘继元道:“兹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朕全靠卿力挽狂澜,卿之谋即国之谋,朕言听计从!”令公道:“密令各关、城守军立即坚壁清野,宋军一到不必正面交战,可以弃城而去以保存实力。待宋大军过去后扰敌驻军、袭敌粮草、断敌运输通道,运用各种手段零星歼敌岗哨、及外出的散兵游勇,使彼不得安生。臣则率领几万主力军在太原城南当道筑营,以逸待劳,与其决战!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宋军每占一地必留兵将驻守,用以保护退路及粮道畅通,待其到太原时兵力不会超过八万,就好对付了!二、宋军从中原卫辉府、怀庆府运送粮草到太原路途遥远。且沿途山高坡陡,有不少地方雨天根本无法行走,待彼粮草不继,就是臣破敌之时也!万岁以为然否?”汉主拍案而起道:“高论!真乃绝世高论也!‘杨无敌’卿当之无愧!国家栋梁非卿莫属!朕留一万御林军守城,一万归卿指挥,赵遂的三万人马也在城东南下营,归卿统一节制破敌”。

太祖探知杨继业屯兵太原城南,不来潞州交战。明白‘围点打援’战术已被对方识破,就改变策略。全力攻陷潞州后,留下两万人镇守。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武乡、榆社、太谷等各关、城相继攻占。每占一地都留军守护,到达太原城南‘北河流’扎营时兵力已不足九万。太祖探知杨家军当道立营就对诸将道:“前方就是北汉精锐部队杨家军,该军统帅杨继业能征善战、谋多智广,很难对付。消灭杨家军不是一战可胜之事,因此要严格军纪、令行禁止,违者杀无赦!”潘仁美道:“杨继业虽勇兵马只有三万,我军如以高氏兄弟、曹将军、王将军、党太尉、田将军齐出围战杨继业,臣指挥大军与杨家军混战,即使杀不了杨继业,定能将其兵马全歼,光余杨家父子还有何作为?”太祖道:“爱卿想的虽妙,却不可行!那杨继业不救潞州在先,当道筑营砦在后,目的就是不想与我军混战,妄图以其勇阵前逞雄,以其地理优势依砦坚守。这些都难不倒朕!所难者不知太原地形尔!”潘仁美道:“臣部下有一个参将叫王谋远,此人善划地形图且在太原有亲戚、、、、、、”“速传王谋远见朕!”太祖兴奋地道。王进帐后太祖道:“太原地形图是决战成败的关键,卿如成功朕必重赏!、、、、、、”

杨令公见宋军扎营二日仍不采取行动,觉得其中有诈,就与众儿郎商议道:“自古兵贵神速,宋军近九万大军,日费粮草甚巨,且千里转运不是易事,利在速战。现在却按兵不动,意欲何为?”大郎延平道:“兵行百里不战自疲,彼军一路攻战而来,歇兵几日也是有的!”延嗣道:“莫非是等什么能够抵敌我杨家的战将?”延昭道:“宋太祖御驾亲征,以步步为营战术一路攻击前进,粮草、战将必是早已备齐。迟迟不动者可能是不明我军情况,正在派人打探消息!或在等待潜伏在太原的奸细提供情报?”佘夫人道:“此次交战地点是有我军选定,宋军未必熟悉地形,派人查清地形再交战也是有可能的!”令公想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