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话说杨家将 > 第三回 官拜火山王

第三回 官拜火山王

,以固根本。中原留守之兵分守彰、卫、怀及汴、洛、宛、诸州府慌慌自保。此时,陛下若能命一上将率劲旅,过风陵渡直插宛、洛;陛下自引大军,南出泽州天井关,避过幽、燕重兵把守之地,先取怀庆府为根本,次取卫州为通道,而后兵逼汴凉。洛、汴到手天下大事定矣!不知陛下以草民之言为然否?”一席话听的刘知远欣喜若狂,拍案而起曰:“真是天赐将军与寡人也!孤早有南下之意,迟迟未动者,盖因未得如将军之良将而!将军愿保朕取天

下否?”杨衮道:“草民愿随陛下抗辽救民。”如此杨卿听封:“孤封你为大汉国南路军都统领;赐尔上方剑一口,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职权。封王喜等三人为参将;另赐尔官诰二十封,遇到良将、勇士即可填封授官。事成之后孤当裂土封疆,以酬尔功。”杨衮跪下磕头道:“微臣谢主龙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次日早朝,刘知远传旨,当殿赐杨衮上方剑、兵符、印信。命许知章为南路军监军,即日点兵十万,三日后起兵南下。又传旨令胞弟刘崇监国,自带文武大臣,领兵二十万,由北路南下。

三日后,杨衮辞别刘知远,与许知章领兵南下。令王柏堂、杜柏英为正、副先锋领五千兵先行。令王喜催运粮草。自领汉军上将李烈军、赵剑峰,游击将军许厚,及牙门将上官龙等,军中战将二十余员,率大军随后出发。

数日后,大军安营风陵渡东岸。杨衮下令将黄河上游韩城渡、龙门渡的渡船,船工全部征用,先渡先锋营过河守住西岸渡口。而后征集木工匠人千余名,由许监军领着日夜赶工搭浮桥。自己单人独骑回火塘砦。

见到王秀才,将进京的经过叙说一遍。秀才道:“贤婿放心领兵南下,砦中的事为父自会调理。你南下后,河东已无战乱,砦中已不用那么多人防守,我将火塘军中的王姓子弟兵,选出三百名,由金锁、小顺子带领随军南下,作你的亲兵护卫队。祁连雄久在军中,作战经验丰富,可带去做你的参军谋士。宋氏兄弟在辽军中,做头目多年,熟知辽兵习性,可做你的行军向导使。张二虎这孩子,心灵手巧精通铁、木、匠艺,可让他管理工兵营。这些人如有伤亡,我再派人顶替。贤婿要记住!你虽手握十万大军,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出现轻重缓急,还是自己人顶事。这就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军中不可一日无主,你在家住一晚,明早就带他们回营吧!”杨衮道:“感谢岳父为小婿费心,我走后万一砦中有事应付不过来,可让地方官用八百里加急塘报通知我。也可令人去五台山清凉寺,请我恩师闲云大师助力。总之你老要多保重!”

杨衮辞别岳父回到砦主居,小夫妻自是另有话说。小别胜新婚,情景可想而知,估计一夜没睡好。已是鸡鸣天亮还听月珠道:“夫君此去征南,不知何日才能归来,为妻似已有喜,你得给孩子留下名字才是!”杨衮道:“生女由你取名,生男叫‘继业’。另外交待你一件事,前时建房挖基础时,在我小时住过的草房地下,挖出一个土陶罐,内装先父的遗书及一本‘枪法’秘笈。据遗书讲,此秘籍是先父在老家南阳府,偶然所得。据说是姜家的独门枪法。先父遗书先母,先母猝然西去,来不及告诉我埋书地点,天幸又落我手,将它秘放在先母的碑座下,日后为夫万一回不来,孩子长到十岁后,不管是男是女,你都将他送到五台山清凉寺,连书一起交给闲云大师,切记!切记!”夫妻说这、道那,不觉天已大亮,月珠强装笑脸送夫出门。

杨衮带子弟兵回到风陵渡军营。在帅帐给王金锁、王小顺、祁连雄、宋平、宋安填写了统制官的官诰。令军政司为新来的将士录名、更衣。

许监军听说元帅回营,进帐对杨衮道:“浮桥已搭好,可以安排渡河了。”

杨衮道:“有劳监军大人,本帅即传令渡河”

大军渡过黄河,离潼关二十里放炮安营扎寨。

辽潼关守将吴震熊,原是熊耳山土匪。身高一丈,虎背熊腰,二肩有千斤之力,惯使一把八十二斤重的托天叉,出道以来罕逢对手。辽主耶律得光进中原时收为帐下,令其镇守潼关。

吴震熊听报汉军已兵临城下,一边派人向洛阳告急,一边整顿兵马准备迎战。参军事范仁进言道:“汉军渡河而来,背水下寨,利在速战。潼关虽小,但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且粮草充足,莫如据关坚守,以待援兵;彼久攻不下,粮草用尽时必然撤兵,那时再出兵攻击,汉军必破矣!”吴震熊道:“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据守不战是示弱于敌也。将弱,兵必惧敌,无斗志之军还能坚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