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大秦帝国之猛将召唤 > 第206章 没有名字的可以不用订阅

第206章 没有名字的可以不用订阅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福康安奏蜀中“匪徒”已戢。八月,福康安即擢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次年命来京署工部尚书,五月,又授为总管銮仪卫大臣、阅兵大臣、总管健锐营事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福康安再擢而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福康安因其军功,受到乾隆的宠信和重用,不断加官晋职,成为声名显赫的朝廷重臣。

平定民变

甘肃的回族事件继

发于撒拉族民变之后,由田五等人团结固原州、通渭一带回民,在甘肃通渭北六十里的石峰堡修筑营寨,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在盐茶厅小山地方起事,并向西北进军,但攻靖远、会宁不下,田五又于作战中死亡,遂折向东南,与通渭的回民一道攻通渭城。

西安副都统明善率军与回军交战,清军陷入埋伏圈,全军千余人均覆没,明善亦毙命。在紧急形势之下,清廷急忙重瓤组织兵力,命福康安带钦差大臣关防,驰驿以赴甘肃镇压民变,并授参赞大臣,会同将军阿桂共同任事,又任命福康安为陕甘总督。六月,福康安统兵赴隆德,进攻静宁底店,斩杀数千,攻破石峰堡,生擒张文庆等。福康安因此晋封为嘉勇侯。

鉴于甘肃一带回民习武成风,而从文应试者很少,福康安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考虑,上奏皇帝,提出“教导回民”的善后事务,清朝在循化厅设学校,以资训迪,得到乾隆帝的赞许,学校之设,在福康安是为了驯化民众,利于统治,而对边远地区的文化教育之事必定会产生实际效用。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福康安转为户部尚书,第二年又转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福康安受到皇帝倚重,并被授予了相当重要的权力。

转战台湾

在甘肃发生回民事件之后,东南的台湾又爆发了领导的汉族、高山族农民的大规模-,以天地会的教义相号召,形成了强大的势力。起义者在林爽文领导下,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与清军展开激战,连克数县。清廷命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前往台湾府镇压民变,两相接触,农民军处于主动地位,声势更加浩大,连常青所驻府城也处于包围之中。

常青镇压不力,乾隆又在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改派福康安为将军,与参赞大臣海兰察同赴台湾作战。当福康安从征金川为领队大臣时,是参赞大臣海兰察的下级,这次赴台湾作战,事隔十多年,福康安竟成全军主帅,海兰察仍是参赞大臣,但福康安能谦谦自下,又善于周旋,很好地发挥了海兰察的军事才能。十一月,福康安一行渡鹿仔港(今台湾彰化西南鹿港),登岸后,由新埤进兵,以主力进攻包围诸罗县城的农民军,双方交战至仑仔顶,农民军从竹围0而抵御,福康安令军队原地不动,自领巴图鲁侍卫冲入起义军中,起义军不幸战败。清军又攻克俾长等十余村庄,起义军-撤离诸罗。清兵追至大排竹,决溪水渡兵,焚烧了农民军的营寨。诸罗一战,福康安以扭转战局、解除城围,被封为一等嘉勇公,赏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以示优异。

同年十二月,清军继续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大小首领多人被俘。福康安又统兵由内山搜至打铁寮诸社,分兵堵截海口及各要隘。为防止林爽文见追急自戕,福康安密令巴图鲁侍卫十人及屯练兵数百人,改换装束,深入高山密林,终于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于老衙崎俘获林爽文。林爽文被解往京师后,慷慨就义。

前此诸罗被围之际,福州将军恒瑞在盐水港(今台湾台南县西北盐水镇)观望迁延,拥兵不救,请朝廷另派援兵。乾隆知情后遂命福康安-恒瑞,问其妄请添兵,摇惑军心之罪,但福康安并未问及此事,而且在奏疏中为恒瑞多方开脱,称他打仗奋勉,仍请将恒瑞留于军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乾隆帝严厉责备福康安袒护亲戚,本想从重治罪,但因平定林爽文有功,从宽免其深究,只传旨严行申饬。等到福康安俘获林爽文本人之后,乾隆帝念其军功,仍亲解佩囊赐与福康安。

林爽文失败以后,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继续督兵赴南路镇压农民军余部,将农民军追至台湾最南端的郎峤,水陆并发,将南路起义军首领庄大田俘获。至此,台湾的农民军被全部镇压下去。

清廷以福康安为主帅,成功地镇压了台湾林爽文的起事,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福康安因此再次受到乾隆帝表彰,上谕称他“用心周密,真能不负任使。“赏黄腰带、紫辔缰、金黄辫、珊瑚朝珠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