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 > 第33章 组合拳稳定帝位

第33章 组合拳稳定帝位

上朝的时候,看着下面黑压压跪着的大臣们,坐在皇位上的赵光义心里是发虚的。哥哥赵匡胤征南讨北战功赫赫,为国创制万民归心,是位文治武功都彪炳史册的千古一帝,而自己的前西十年人生寂寂无名,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太祖皇帝的弟弟。当时,朝野上下暗流涌动,都在纷纷质疑赵光义是弑兄篡位,得位不正。

面对着汹涌澎湃的舆论浪潮,赵光义知道,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人借势发起一波倒台运动、宫廷政变,自己的皇位连带着小命都会不保。

他明白,公众的记忆是极为短暂的,对于强权者一件违反公众利益或者是公众道德的事情,舆论来的时候汹涌的像是钱塘江的潮水,退去的也毫无理由,迅疾得像是一朵朵你永远也追逐不上的退潮浪花。作为上位者,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短时间内,做到尽可能地疏导、震慑。

赵光义不愧是善弄权术的行家,他使了三招,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这一切。

他这第一招是“立”,给甚嚣尘上的舆论树一个对立的言论。让公众的情绪在与新言论的自我争论和对撞中,逐渐失去力量。

赵光义继位后,火速颁布了太祖传位给自己的诏书,来证明自己得位之正。而这明显是有问题的,赵匡胤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突然暴毙的,他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自己要死,怎么会提前传位?但是没关系,只要朝廷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官方说法,就有了引导舆论的抓手。

为了让自己的继位看起来更像真的,他必须厚待太祖皇位的其他继承人们,以显得自己名正言顺所以胸襟坦荡。对大哥的两个儿子,他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授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位在宰相之上;封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至于三弟赵廷美,他更是耗尽心机,一方面他封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加封齐王,同样位于宰相之上,前面我们提到过,开封府尹加亲王位,这可是被默认为未来皇位继承人才可以有的身份。这步棋是赵光义为了证明“兄终弟及”的正确性,进而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在继位初期必须摆给公众看的。另一方面,赵廷美并不掌握实际权力,赵光义封几个自己的亲信为开封府少尹,全权处置开封府辖区相关事宜,彻底架空了赵廷美。

为了更加显示自己心胸开阔,赵光义又在不久后下诏,把赵匡胤和赵廷美的儿子都称皇子,女儿都称皇女,跟自己子女一个地位。

第二招是“打”,要打压反对自己的公开言论。公开的言论能形成引导力,能让有同样想法的民众找到凝聚点,进而形成有对抗能力的组织;不用去担心民众私下的议论,个体言论即使再多,顶多只能抒发个人情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赵光义明白,他必须杀伐决断的尽快除去这一个个着火隐患。赵光义派出亲信到全国各地秘密调查,凡是查出来有人发布公开言论攻击自己的,就从速从重处理。

当时有个在岭南的密探报告说,封州知州李鹤在辖区内宣扬赵光义得位不正,纠集了一帮人经常在一起密谋起事。赵光义接到报告后,查都不查,立即下令抓捕李鹤就地斩杀。

这第三招是“杀”,要公开展现极致的暴力,对公众形成震慑。赵光义知道,施展暴力不能针对舆论本身,那只会更让舆论聚焦、更加激化矛盾,而是要从其他方面敲山震虎。

赵光义当时公开处置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但是己经失去权势靠山的人物,这其中就包括宋太祖的小舅子王继勋。

太祖在位期间,王继勋狗仗人势,经常横行霸道、强抢民女,太祖皇帝发现以后,就把他降职撵去了西京洛阳。这下天高皇帝远,王继勋更加放飞自己了,他在洛阳继续鱼肉乡里,当时洛阳民怨沸腾,但是忌惮王继勋是皇亲国戚,不敢向太祖皇帝举报。

等到赵光义上位后,不久就有人将此事向朝廷告发。赵光义得知后情况顿时眼前一亮,他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立威机会,于是立即下令,将王继勋全家和从党抓来,全部处死弃市。

这三招组合拳可谓是刚柔并济、缺一不可,很快就稳定了舆论。

初步稳定局势之后,赵光义开始了全面收权。首先是藩镇军权,之前我们说到过,太祖己经大规模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但是考虑到边境特殊性,对于军事压力较大的十西个边境将领,还是仍然保留了他们的边境贸易权和部分的人事任免权。赵光义即位后,立即把这些权力收回,所有校尉级别以上军官全部由中央任命,所有边境榷场交由中央经营。

此举大大加强了赵光义对军队的控制,但是也毫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