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鱼池里一个养着从桠河里逮的大货。另一个存了三百斤活鱼,但三百斤第一天开张绝对不够。”
“明日我在家带队捕鱼,天亮就能送一波来。雇好的两辆马车来回跑,就是上千斤也能供上。”
李幽虎给众人安排好分工,众人忙碌准备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一早,周平和陶掌柜请了镇里的戏班。
在一阵敲锣打鼓中,周平扯下了‘河口鱼鲜’上虚遮的红布,宣布新店开业。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街口响起,街坊邻居都跑出来看,长街上一时热闹非常。
刘甲还专门过来送了花篮来,帮忙在门口招待熟识顾客。
“上好的河鱼,个大新鲜。全都是桠河里刚捞上来的,买回去炖汤,最是滋补!”
鱼塘伙计卖力吆喝,邀请过往百姓到摊前瞧。
“看这鲤鱼,黄尾青鳞,西五斤重,拿来送礼正合适!或是买回去做成蒜泥鲤鱼,一家人吃刚好。”
有顾客被说动,询问怎么卖的。
“今日开业,普通鱼鲜都是西文一斤,明日开始便是五文。其他特殊鱼鲜也是八折出售,先到先得!”
旁边有镇里大户人家的采办路过,瞧着热闹忍不住问,“特殊鱼鲜是怎么个特殊法?”
伙计指着脚下一排木桶,“这里面摆着的基本都是普通河鱼,西文一斤。”
“后边那几个大桶,装着黑鱼、鲈鱼、鳜鱼等,价格也要贵上一些。”
采办不屑道,“原来是这么个特殊,我还当什么......”
伙计打量起说话这人,见对方衣着整洁,便探询道,“您是?”
“郑家的采办,你这店离郑家近,便顺道过来瞧瞧卖的些什么,闹了半天是个鱼摊。”
“竟然是郑家的采办,恕我眼拙没认出来。”
伙计连忙赔笑道,“若是一般人,身后几个大桶里的鱼鲜就算特殊了。采办您见多识广,这些鱼儿当然算不得特殊的。”
郑家采办得意道,“那自然。郑家老爷们嘴刁得很,一般河鱼买回去老爷们可不爱吃。”
伙计悄悄拉了拉采办衣袖,示意跟着往店里走。
采办下意识跟着进了店铺,嘴上还问道,“干啥,里面有好东西?”
首到跟着伙计穿过店铺来到后院,郑家采办这才发现,后院里好几家负责采办的熟人都在,正围着院子中间的大鱼池指指点点。
郑家采办靠过去,路过第一个鱼池,见里面养着几十条河鱼,正有店铺伙计将鱼儿捞起,送去店外木桶里补充消耗。
“这有啥看头,不就池子大点......呀,好大的鱼!”
郑家采办刚说完前半句话,便瞅见了第二个鱼池里的大鱼,忍不住惊叹出声。
“哈哈,郑家采办也来了。”
周围熟人点头打着招呼,指着脚下鱼池,示意郑家采办仔细看。
三米多宽的方形鱼池里,只放了五条鱼。
五条鱼儿占住一个池子,竟便显得空间有些拥挤。
一条厚皮鲢,一条赤鳞斑,两条大青鱼,还有一条金鲤,都是超过一米的大鱼。
这几条鱼儿除了厚皮鲢是李幽虎鱼群淘汰下来的,其他几条都是捕鱼队日常捕到后特意留下的。
尤其是那条赤鳞斑,桠河区域好久不见新的赤鳞斑补充过,结果一来就是条大货,便宜了李幽虎。
“瞧瞧那条厚皮鲢,有两米长了吧,这里面数它最大。”
“可不是么,我在何家干采办二十年,就没见过这么大的厚皮鲢。”
“我在赤松楼也没见过。不过那厚皮鲢虽然大,却不是这里头最值钱的!”
“看见边上那条赤鳞斑了没?一米半长,一百多斤。瞧那成色就是知道野生的,只这一条就得十几两银子吧?”
“嘿嘿,你说的十几两,是寻常货色的价。这条可是极品,还是活的,放在店里都当镇店之宝了,那点钱可带不走它。”
几个采办正聊着,一群人从店铺里涌入后院,周平带着陶掌柜在一旁陪着。
“借过借过。”
新来的人群迅速围上鱼池,仔细观察后便迫不及待要将鱼儿带走。
“东家,这条金鲤我何家要了,劳烦您给我留好,我这就安排人过来拉。”
一旁瞧热闹的人不乐意了,大家都在这儿还没发话呢,过来就说要了是怎么个意思。
“何家的采办,你也是刚得了消息来的吧?做买卖嘛,就算不讲究先到先得,也要讲究价高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