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二郎来找万广柱去取的炭,是后面又烧的。
万广柱一天都在家干活,琐事太多,以至于他差点忘了这件事。
“好。”
“二哥你等一下,我跟家里说一声就去取炭。”
万广柱来到了这边小院,站在院子里,对屋内的妻子说明去向。
姜宁答应了一声好,让他出门多注意安全。
昨晚才下雪,树林里的雪说不定还没融化。
“娘子放心,我会的。”
林玉娘让万广柱带几个馒头出门,路上饿了吃。
“娘,不远,就在我们家玉米地上边一点,我们快去快回,很快就回来了的。”
万广柱笑着回答。
交代完了去向,万广柱就拿上了西条烂一些的麻袋,把它们捆在了扁担一头,扛着锄头铲子与扁担,与赵二郎出了门。
他们上次烧的炭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刨开上面的封土,露出了里边的炭。
“这个炭烧得好。”
何文强从一旁走过来,看到万广柱打开的这一炉,他别提多满意了。
“广柱干活踏实。”
万广柱面上露出憨厚的笑,“何叔,大哥二哥他们烧的怎么样?”
他们几家关系很好,烧的炭都是挨着的,一窝一窝的,刨出来之后,万广柱还没来得及去看何家那边的。
何文强呵呵笑了起来,“差不多,差不多。”
“你们几个都是能干的。”
长辈最高兴的,就是晚辈能够有出息。这个和出息,不一定是要对方出人头地,而是他们在不管是做什么,都能够做得好。
当庄稼汉,会侍弄庄稼,会照顾家里,这在何文强的眼中,就是很能干的表现了。
赵二郎他们也烧了一大炉的炭,把他们那边的泥土弄开了,他们就过来先帮忙万广柱。
万广柱用铲子将炭铲出来,他带来的麻袋不够装。
西个麻袋,没有办法把这一炉的炭装下。他这里大概有六袋这样。
比他估算的还要多一些。
前面一次烧的炭就有五个麻袋了,这一趟又烧了六袋,装回家后,差不多够他们这个冬天取暖所用了。
万广柱收拾好,把全部的炭都取出来,放在扁担上挑着回家。
他一共挑了三趟,才把全部的炭挑到了家里的柴房里边,码在了柴房里。
不一会儿,何家,赵家,许家,也都一家送来了一袋炭。
万广柱推却,说是家里己经够了,他们带来的炭,带回家自己用就好了。
“广柱,你就别跟我们客气了,你们家里人多,又都是姑娘家跟孩子,体弱,冬天离不开火。”
他们送来的这三袋炭,那都是精挑细选,特意装了成色特别好的那一袋。
谢衍之前在家的时候,可没少带着他们打猎,没少分肉给他们吃。
现在谢衍有事出门,不在家了,就万广柱一个人照顾家里,他们当兄弟的,理应帮忙一起照顾一下。
不顾万广柱的推却,他们放下炭说了几句话,就一溜风的跑了。
万广柱十分的无奈。
林玉娘听到声音,从屋内走出来看情况,万广柱三言两语的把事情说了一遍。
林玉娘明白了。
“他们真是客气。”
“自己家里人也不少,孩子长辈都离不开火的,还要给我们送炭来……”
林玉娘心生感动。
年初刚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谁能够想到他们会融入这个村子,融入得这么的快呢?
不过一年的时间,他们己经彻底的成为了这个村子的人,还有了关系很好的几家邻居。
林玉娘想着就觉得是在做梦,实在是太过美好了。
如今若是女婿再回来家里团圆,就再也没有其他的遗憾了。
姜绾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把属于他们的那张羊毛被缝好。
缝好之后,再在外边套上一层被套,晚上就可以用来盖了。
她们今天都在干活,晚饭是万广柱做的,他不仅能干地里的活儿,做饭也是可以的。
就是饭菜没有家里女性做的好吃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都是村里人,对吃的也没有那么的讲究,能够填饱肚子就好。
至于好不好吃?那是有空了才去思考的事情。
吃过饭在厨房说了一会儿的话,困了才回各自院子去睡觉。
从厨房出来,发现外边又下雪了。
姜绾拢了拢脖子上的兔毛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