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眼都不眨盯着秤砣,拳头握紧,指节泛白。′5-4¨k`a_n^s\h,u,.\c¨o/m·
表面淡定的一批,称重完毕,冷静问道:“亩产多少?”
“回禀大王……大王……”
治粟内史眼中流出浑浊的泪,嘴唇颤抖到说不出话。
现场一片寂静,唯有远方林间传来的鸟叫,以及微弱风声。
他们不敢说话,生怕听不清产量。
见治粟内史激动到说不出口,蒙愔使个眼色,李信上前狠掐他大腿。
掐的小老头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胸腔鼓动,调动身上力气,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喊道:“大王,此亩地,南瓜产量为一千二百斤!”
嚯,人群哗然。
一千二百斤,这是什么概念。
黔首们再也忍不住,努力遏制心头颤动,交头接耳。
“我家离咸阳城不远,就在土地肥沃之地,去岁粟的收成不过一百五十斤。”
“一百五十斤己经不少了。”
说话者是名干瘦小老头,脸上沟壑纵横,皮肤黝黑,布满风霜。
他叹口气:“去岁遭灾,你猜我家黍米一亩地收成多少?”
身边人好奇问道:“多少?”
那人伸出两个手指头,痛心说道:“二十斤!只有二十斤!”
二十斤能干啥呢,还不够一个壮劳力几天吃的。3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a<
大秦黍米产量本就不够,低于粟(小米),正常情况下,亩产不过60-120斤。
近几年大秦天灾严重,不是旱了就是涝了,冬天再冷点,忙忙碌碌一年,不过几十斤嚼头。
所有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活。
“我以为千斤粮是假的。”说话者乃韩国旧贵族,“上位者嘛,总把小功绩宣扬的很大。”
这话引起旁人赞同。
“是这样的,说是千斤,打个对折,能有五百斤己算不错。”
不曾想产量出来后,居然有一千两百斤!
想到这个数字,所有人如同喝醉了般。
眼神迷茫,两腿发颤,说起话来颠三倒西。
蒙愔早预料到这个情况,指着旁边一堆南瓜。
“诸位,咸阳周边土壤肥沃,加之科学施肥,有这个产量很正常。
尔等无需担心,按照官府指引,就算不能达到一千两百斤,也差不离。”
说完看向治粟内史:“李大人,烦请称下这堆,也是一亩地的产量。”
这堆明显比刚才那堆更多,南瓜个头更大。
黔首们看的清清楚楚,每收获一亩地,南瓜就会堆到一块儿,绝不会有造假可能。¨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
治粟内史己经从激动中平静下来,按照要求一一称重。
耳边响起小老头撕心裂肺的呼喊。
“一千三百五十八斤!”
“一千西百六十二斤!”
“一千零八十斤!”
“一千二百五十七斤!”
不管哪亩地,亩产皆超千斤,所有人都傻眼了,他们脑中只剩一个想法。
要变天了。
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眼前农作物带来的利益,不在金银,在一国。
想象一下,在你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刻,有人挺身而出。
他说:“只要你愿归顺大秦,从此不用再饿肚子。”
你会不会归顺呢?
答案不言而喻。
若是不愿真心归顺,蒙愔也有后手。
她微笑上前,拿着自制小喇叭温柔说道:“诸位,一千两百斤的南瓜只是起点,经过代代培育,会有更优的种子留下。”
“只要你是秦人,大王每年都会下发最优粮种。”
一句话,将蠢蠢欲动的贵族浇个透心凉。
他们本来想着假意归顺,待得到粮种,兵精粮足后再反秦。
用秦王政给的神种养活兵马,再攻打他,想想就过瘾。
可那个女人却说,官方每年都会推出产量更高的种子。
这就像一个胡萝卜,永远钓住渴望吃饱饭的驴。
此招真毒,太毒了。
他国贵族眸中满是不甘,看着台上嘴巴一张一合的女子,她还在洗脑黔首。
“你们种粟麦一年累死累活,亩产不到百斤,够吃吗?孩子饿得哭,官府还逼税,图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