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策题?”
曲瞻嘴角一勾,他笑的意味深长,道:“是侍奉陛下啊……”
贺云昭猛然惊醒,她根本不必考量在翰林院能参与什么修书项目,也不必多学什么为官之道,只要能在御前抓住机会获得陛下赏识,那比什么都重要。
而翰林院的正职官员们都会做好准备在翰林院终老了,为的就是治学。
在余下的比如修撰、编修等,不论年纪大小进院年份能在陛下面前露面引荐人也不过三五个人。
这里面真正能毫无保留的引荐贺云昭,给她讲述侍奉陛下的忌讳、细节的,只有曲瞻!
贺云昭抬手啪的一声打在曲瞻的手心,她赞道:“曲兄不愧是我最好的兄弟!”
曲瞻哼笑一声,他得意的张开手臂向后一靠,“不是穆砚?”
贺云昭白他一眼,道:“你消息倒是灵通,还知道穆砚回来了。”
曲瞻啧了一声,“我这叫耳聪目明,常在御前侍奉,能得到的消息自然多,日后便明白了。”
说到穆砚,贺云昭倒有一一个疑惑,她便对曲瞻问道:“说来我倒是有个疑惑,虽说武官升职快,但穆砚回来后便是从三品,未免太快了些,而且回来的这么突然,你可知道什么内情?”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曲瞻还真知道,甚至诏穆砚等人回京的公文还是他拟定的。
他神色一肃,慎重开口道:“你知道穆砚是立了什么功吗?”
贺云昭摇摇头,她没有问穆砚,若是能说的穆砚自然会说,不能说的涉及边疆军机也不太好开口。
曲瞻犹豫片刻不知该不该说,他抬眼看着贺云昭,见她蹙眉琢磨。
即使他不说,以贺云昭的好奇心,只要想知道就会千方百计的去探听,还不如他现在就说。
“这事得从塔塔部说起……”
穆砚所在的边城八九年都没有发生过大型的战役,仅有小股部落侵扰,于是在边疆一位文官的推动下,当地官员呈递了公文,希望能与众多部落互市。
朝廷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此事可行,便下令允许。
互市对两边的百姓都有很多好处,蛮族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缺少的物资也就不用必每年秋天来侵扰,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但唯一一个大问题就是,虽然大晋这边都称呼他们为蛮族,但细细一分,各个部落其实还是不同的族,部落与部落之间是各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