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权征 > 第318章 李黎的策略

第318章 李黎的策略

杨豹与李黎率领数名侍卫,一路沿着官道自并州向冀州疾驰而去。¨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起初,杨豹本打算是骑着快马加鞭,但考虑到李黎一介书生难以长途奔波,最终准备了一辆马车,二人同乘其中。

车内,杨豹与李黎盘膝而坐。

李黎目光专注地看向杨豹,开口问道:“将军此番可是要前往冀州?”

杨豹颔首,语气笃定:“正是。”

“到了冀州,先将弑主的那个陈虎除掉,稳住当前冀州的局势。”

闻言,李黎神色郑重,缓缓说道:“依在下愚见,冀州并非将军的久留之地。”

杨豹面露疑惑,当即反驳:“李宋叛军盘踞洛阳,冀州作为正面战场,若我撤离,叛军恐怕很快就会将其攻陷。”

“而且朝廷派我而来,不就是坐镇于冀州,与段豪他们一起挡着李宋叛军的吗?”

李黎轻轻摇头,沉声道:“将军,即便您驻守冀州,又能改变多少?”

“据我所知,将军麾下仅有两万余精兵。”

“虽然两万精兵看似不少,但是对比与李宋叛军,这两万人,算的了什么呢?”

杨豹挺直脊背,坚定道:“虽人数不多,但我这两万精兵,足以与叛军血战到底!”

李黎却微微一笑,语气带着几分循循善诱:“将军自然能与叛军死战,但这场血战的意义何在?”

“朝廷封将军为征西将军,其目的难道不是让将军荡平李宋叛军,助朝廷从建康还都洛阳吗?”

“你血战到底了,你英勇就义,将士们,也血战而亡了,最终敌人兵临与建康城下,如此那么你血战的意义是什么呢?”

杨豹此时察觉到李黎话中有深意,态度变得谦卑,诚恳问道:“那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做?”

李黎目光深邃,分析道:“将军急需一处稳固的根据地,以此扩充兵力、储备粮草。_3\3*k~s¢w·.\c¢o¨m_”

“如今建康虽能为将军提供后勤补给,但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我听闻南方世家对朝廷已有怨言,全靠欧阳通大人从中调和,才勉强维持局面。”

“可这种调和又能持续多久?”

“一旦矛盾彻底爆发,又该如何应对?”

“况且,南方世家本就对北伐还都之事并不看好,在他们眼中,北伐战事与自己毫无关联。”

杨豹陷入沉默。

他心里清楚,欧阳通派他前往冀州,主要目的不过是抵御李宋叛军,至于北伐大计,欧阳通对他确实信心不足,不过是希望他能拖延时间,好让自己在南方稳住局势。+看*书?君` -无?错_内¨容*

杨豹抬眼看向李黎,语气带着几分急切:“那你说,我究竟该怎么做?”

李黎压低声音,继续道:“青州、兖州至今尚无刺史任职。”

“宋襄有意出任兖州刺史,可欧阳大人却一直未应允。”

“将军可知其中缘由?”杨豹摇摇头。

李黎解释道:“欧阳大人属意由北方人担任此职,最好是那些随朝廷迁都建康的官员。”

宋襄当初投降于杨元超后,一直在朝廷之中任职,后来欧阳通迁都,这宋襄又被提拔上来,主要是用宋襄和南方打好关系。

而宋襄对此也是愿意当这个朝廷和江南世家建立友谊的桥梁,而后宋襄希望欧阳通委派他为兖州或者徐州,青州刺史。

不过欧阳通一直没有同意,因为他放权了很多方,让南方世家自治,同时给予其很大的权力,而如今朝廷对这三个地方,还有点掌握权,若是放权于南方,那朝廷又当如何呢?

毕竟宋襄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的是江南世家们。

至于为什么青州,兖州没有刺史,主要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之前掌权的是齐王杨修和东海王杨元超,在他们时期,他们虽然是设立了刺史,但是权力基本上在这二王的手中。

而其中兖州刺史石正死后,兖州刺史就空缺了,至于青州刺史,则杨元超崛起后,青州刺史则由他兼任了。

而同时因为这两王的起兵,青州,兖州,乃至徐州的精兵都被调遣到中原中,从而再也没有回来。

而因为历经两王,这俩地方,被抽调了两次兵马……

也可以说,此时的青州和兖州是没有精兵了……两州的总共驻兵不足一万人……

李黎目光灼灼,言辞恳切:\"欧阳大人能委将军以征西重任,足见对将军的信任与器重。”

“将军出身北方,又无世家牵绊,这正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若此时上书欧阳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