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献民带京营回去了,甘肃镇的将领认为先打回贼的话,后防空虚容易被套虏抄家。{?;新?¢完D}^本\神.站[} (追_最@新%¨~章D节-?经历了两天的高干讨论会,一致同意甘、宁出兵先平定西套,但是要等到立夏麦收之后。
会议结束后,杭雄收到了调令,他的新差遣是宁夏镇总兵佩征西将军印。
杨植向杨一清汇报说想利用番僧的吐鲁番随从摸清吐鲁番各部落的情况,以便征调其中柔顺的部落为王前驱,以夷制夷,杨一清立刻同意,让杨植一行人离开兰州跟着肃州、凉州来参会的武官向西而去。
从兰州向西走过庄浪卫后是分水岭,分水岭即现在的冷龙岭与乌鞘岭之间的一个坳口,坳口之南沿着冷龙岭折向西北,再穿过达坂山与冷龙岭之间坳口就到了青海湖,分水岭坳口向北过了古浪所就到了凉州城。
杨植在分水岭下若有所思,对周尚文道:“这里如果设伏,似乎很有用。”
这些嘴上没毛的进士只知道纸上谈兵,以为设伏很容易!
“杨掌院学士,明军几乎没有设伏的,总是被敌人设伏!即使是大明皇帝也免不了在家门口被极少数敌人伏击!”
杨植喝道:“那为什么不能向敌人学习?敌人做得,你就做不得?”
“杨学士,里面的奥秘无穷,千变万化,那得有内应,得知道什么时候敌人来,我们学不来的!”
吉囊与俺答在白亭海边分手,分别向西南和东南行进。游牧民族一年四季在寻找水草的路上,兄弟三人都习惯了一年见不了几面。
达延汗留下的三大部落号称三万户,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吉囊自领的鄂尔多斯部最大,约有八千多户,十四至四十岁的成年丁口三万多人。鞑子与匈奴一样,贵壮健,贱老弱。北方的水又硬,加上一贯的营养不良,大多数底层鞑子到五十岁,牙齿、头发就掉光了,然后被赶出部落。
这次南下是抢劫而不是转场,吉囊吸取去年的教训,不敢在河西走廊停留太久。整个甘肃镇的机动主力兵力不过四万余,分驻肃州、凉州、甘州、兰州等几个大城,不可能对吉囊形成合围,但是不排除有胆大的总兵抽空捡便宜。
吉囊部二万精锐沿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南下,甘肃镇的边墙多有破损,鞑子熟悉每个边墙缺口,历年横穿河西走廊如无人之境。
趁着夜色,第一批从不同边墙缺口进入关内的上百个探马前进几十里,没有发现异常。吉囊部于是分成五个纵队,每个纵队各由一名千户领队从五个缺口进入到河西走廊,吉囊所在的纵队居中路调度,按惯例走在最前面。
进入边墙往南走,一个半时辰到了古浪河。^j+y*b/d+s+j\.!c-o′m-沿河谷分布着耕地。鞑子们兴奋起来,嗷嗷叫着打马四面八方寻找村庄洗劫。
中路的吉囊纵队稳如泰山,依然向前行进,前面就是古浪所。
古浪所是一个千户所,堡垒建筑在路边的高坡上,居高临下卡住路口,古浪所里了望台上的卫兵早就发现了鞑子,在烽火台上燃起了狼烟。
鞑子也看到了狼烟,如果发力冲过去,鄂尔多斯部是可以一天内横穿河西走廊到达青海湖的。既然撒出去的探马没有发现方圆几十里有大队明军,吉囊决定让其他纵队在古浪河周边烧杀抢掠一番,中路则继续沿着古浪河向上游而去。
分水岭这个名字是因为乌鞘岭发源的水如古浪河、杂木河、黄羊河向北流向凉州,冷龙岭起源的水向南流入庄浪,两座山岭之间就是古浪所。
古浪所建在一个高坡之上,没有重火炮、没有攻城器材,打下古浪所是不可能的。中路纵队在弓箭、火炮射程的范围外监视着古浪所。
吉囊一方面继续派出探马,一方面给其他四个纵队下令:中路纵队在坳口停留等待他们至中午,大家抢完后会合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行。
对于鞑子来说,粮食很重要,但是汉人的衣服、布匹、针线、碗盆、茶叶、锄头、镰刀、锤子等日用品同样重要,一根铁针在草原上都是传家宝。
大明的村镇个个都是堡垒一样,特别是甘肃边区村镇尤其如此,居民都是当年太祖从淮河两岸迁移来的军户,并不好打。大明王朝遭遇过很多次大规模的流贼内乱,这使得官府更加发力组织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