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37章 愤愤不平

第137章 愤愤不平

第二次大同兵变终于以斩首示众四十余震慑住乱兵而告终,杨植又立下军功。*零¢点?看·书. +首?发`庆功酒席宴上,杨植对大同镇最高的几位领导说道:“大同军兵已经废了!一搞过两次杀官的兵变,心已经野了;二互相之间没有信任,不能用来打仗了。”

桂勇在京营时见惯军纪松懈,说道:“他们怎么不能打?战场上铁甲车一围,让他们守在车阵中放一放铳炮弓箭,总不至于接敌而逃吧?”

杨植咤道:“能战方能守!大草原上你圈起来死守有什么用?还不如龟缩堡垒别出去!”

桂勇不敢做声,只是低头夹菜。杨植又对蔡巡抚说道:“前辈,凡事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别看杀了几十人平了这次兵乱,但根子问题没解决,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闹兵变。”

蔡天佑虚怀若谷道:“愿听杨侍讲良言!”

“韩参议说大同的云岗、南辛庄都有煤矿,平型关有铁矿,全是卫所辖区,让这四营兵去挖矿吧!换其他的卫所兵来!”

蔡天佑为难道:“跟老夫说这个没用,调兵靠兵部,开矿靠工部,粮食靠户部,等一切办下来,老夫已经卸任了!”

“我回朝廷看看能干嘛,前辈可以先写个奏疏上去,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吧!

大同军兵的诉求,合情合理,合乎大明法度,任谁都挑不毛病。

朝廷既然满足不了大同军兵的诉求,那大同军兵的日子只会恶化,包括其他的边镇也是如此。往后边镇兵变可能要成家常便饭了,你们一定多留意,勿谓言之不预也!”

次日在太监武忠、蔡巡抚、知府、朱振副总兵的陪同下,杨植以户部工部联合办主管挂户部兵部工部郎中衔的身份视察了南辛庄煤矿。那里一个一个小煤窑,有一些商户在雇人手工开矿,挖煤做燃料。

杨植皱眉说:“这块地是卫所的,户部备案,由兵部调度工部管理的公地,为什么放任他们挖公家墙角?武老公可奏明圣上,大同除了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再请圣上派矿监来。”

武忠为难道:“朝中大臣最看不得官府对利润最高的矿山、丝织、茶叶收税。先帝武宗派出去的税监、矿监,都被今圣召回北京了。”

蔡巡抚补充道:“杨侍讲一甲天仙高高在上,哪知凡人蝼蚁事!那辽东没有府、县,全是都司管辖,大行皇帝派过去的矿监,不也照样被赶走了?老夫当年任山东按察副使巡察辽东,亲眼目睹一名矿监被赶跑了!”

知府笑着说:“本府曾辗转江浙为官,今年才调到大同府。!d,a′k!a~i\t?a~.\c-o?m¨江浙的官绅有个理论,唤作‘小官府、大士绅’理论!

他们说秦汉唐三代,官府专营耕地山林、矿产盐铁,士、民都成了官府的奴隶,三代朝廷凭这些资源鞭笞天下,征战无休!

所以秦代二世而亡,汉、唐外戚宦官乱政!我大明应汲取前朝教训,官府对外应该只管防御,不能轻启边衅;对内只能管扶贫济困、办好教育。一切资源全交给士绅经营!

他们拿出太祖高皇帝祖训,云祖宗之法不可变,府县官吏不能扰民。本府今日能出城,还是拜杨侍讲所赐,向蔡巡抚请示后才允许的。”

杨植笑了笑,说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中丞、知府先把这些挖煤的民商户赶走,再征几名地理师勘察一下矿储,我先搞定水稻的事,过些时候再来大同府。”

朝鲜农民的专业性还是很强的,他们在太原府晋源县选了一个水源充足的山南水北之地进行育种。

在韩参议、太原知府、晋源知县和黄省曾的陪同下,杨植参观育秧田,还不顾寒冷亲自趟水下田抓了一把湿泥拿在手观察,把几位二、三甲出身的官员看愣了。

大明什么时候有这种一甲少年翰林!

“太原的泥土很好,比江西的红土肥多了!你们是直播还是移秧?”

通事问了一下朝鲜农民,说为了保险起见,打算先在旱地育秧。

杨植道:“时间可能不够,你们找一个屋子,适当生点火让屋子热一点,稻种就搁屋子培育,可以加快出秧,再移到田里。”

众人一阵惊叹,黄省曾赶紧掏出笔记本,用碳笔记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