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穿成短命郡主后,我靠发疯救国 > 106.玉润集团

106.玉润集团

自从玉润坊第一届家博会盛大开幕后,京城百姓惊讶地发现,“玉润坊”竟如雨后春笋般占领了整条街市。

短短月余,七八家铺子接连开张,招牌一个比一个响亮——“玉润成衣坊”、“玉润首饰坊”、“玉润香料坊”...横空出世,惊得京中商贾贵胄纷纷侧目。

起初,京城的商家还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小郡主的一时新鲜,能撑几天?

谁知,当他们亲眼见到“玉润坊成衣”的第一批新款,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这哪里是普通成衣?分明是颠覆了京城审美的风潮!

宽袖收腰的长裙,端庄婀娜,一穿上便是雍容华贵的贵妇风范;短襦配束腰长裙,干练轻盈,让活泼利落的少女们爱不释手;连男子的长袍都突破了以往的沉闷,斜襟、滚边、云纹绣花,处处精妙,最挑剔的世家公子都忍不住驻足细看。

成衣坊的绣娘们做了一辈子衣裳,却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何这家店能源源不断地推出如此新颖又精致的款式?

更绝的是,成衣铺的伙计们全身穿着自家衣裳,在街市间穿梭。剪裁合体、色泽雅致的衣裙活脱脱成了“会走路的活招牌”,让原本只是偶然瞥见的百姓,看着看着便坐不住了。

贵女们更是趋之若鹜,连府中养着绣娘的世家小姐都按捺不住,日日上门打探:“可有新款?”

而且,成衣坊另有一条规矩——每款新衣,每种颜色,仅限三件!

抢不到的小姐们只能咬牙回府,试图让自家绣娘照着样式重做。

可惜,成衣坊的衣裳皆绣有独家标识,哪怕仿得再像,少了那道标志性的刺绣,到了聚会上仍是一眼能分出高下。若被人拆穿衣裳是私下仿制的,岂不是当场社死?

于是,一众贵女更是疯抢新款,甚至时不时便有消息传出,哪家千金为了争夺一套衣裙差点大打出手!

如果说那些首饰、成衣不过是赚女子的脂粉钱,那“玉润图书坊”的开业,终于让整个京城意识到——

玉润坊,远不止是一家普通商铺!

“一文钱,随意看书?”

“还提供纸墨,让人抄书?”

这不是明晃晃地在笼络整个京城的寒门学子吗?

消息传开那夜,书坊门前,彻夜排满了人。

推门而入,满屋书香扑面而来。

西书五经、兵书医典、游记话本...藏书之丰,令人震撼。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只要愿意誊抄两份书,一份留存书坊,一份可自行带走,分文不取!

学子们疯了!

有人翻开典籍,手指颤抖,难以置信地摩挲书页;有人彻夜抄书,誊录至深夜,手指因握笔太久而生出红痕。

更有人感动到席地而坐,不肯离去。

可玉润坊并非毫无规矩。

一楼摆满了书架,陈列着各类书籍,供人挑选。凡是进门之人,皆需净手方可翻阅,一旁设有清水铜盆,供人洗净尘埃。

二楼、三楼则是安静的书室,每张书桌皆备纸墨,供人誊抄、笔录,但不得大声喧哗。角落处甚至特意放置了几张软榻,以供长久伏案的学子稍作歇息。

书坊从未强求任何人做什么。

但留在最后的贫苦学子们,却会自发地留下打扫卫生——在他们心中,这地方,比家还珍贵。

而这书坊的真正“灵魂”,便是那位总是笑眯眯的袁掌柜。

他每日都会在角落摆上一副棋局,赌注只是一盘点心。

棋艺不精,却乐此不疲。

渐渐的,大家发现不对劲了。

袁掌柜找的对手,从来都是那些衣衫发白、眼底透着倦色的寒门学子。

他不说什么,也不刻意施舍,只是笑呵呵地与他们对弈,偶尔输掉一盘点心,顺势推到对方面前:“你看,你赢了。”

这份心意无人言说,却都被学子们默默记在了心上。

........................................................................

林悦兮虽然己经掌握了制镜的方法,但她深知,如今最重要的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打造品牌效应,同时利用“物以稀为贵”的心理,让镜子成为京城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珍品。

因此,她没有急于量产,而是亲自挑选了几名可靠的下人,在府中辟出一座独立小院,作为秘密作坊,用以试验镜子的制作工艺。

在这间隐秘的院落里,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