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亮祖的罪状来看,任谁都会觉得他性命难保。
然而朝堂上的人明白,皇帝的那番话语其实是说给他们听的。
皇帝这是警告他们:朱亮祖虽是开国功臣中首个被处决之人,但他绝不会是最后一位。
皇帝已经显露出了强硬的态度,倘若众人依旧不知收敛,他们的下场必将和朱亮祖一样。
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不安之中,而极度惊恐的朱亮祖忽然激动起来。
人在极度恐惧之时,往往性格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朱亮祖正是如此。
既然深知死路一条,他也无所畏惧了,当即站起身直视朱元璋喊道:“陛下打算拿微臣当儆猴之鸡,以此震慑众公侯吗?”
朱元璋冷眼盯着朱亮祖回答:“你的累累罪行还不够作为惩戒的例子吗?”
“是你自寻死路落入朕的手掌心。
如果放过了你,就得找下一个替死鬼,你说说看还能有谁!”
这番话语使得殿下的群臣都感到背后阵阵寒意。
不少人不自觉地摸了把额头渗出的冷汗。
但朱元璋毫无表情,只是随意一挥手说道:“押朱亮祖到午门,就地处决!”
御前侍卫即将押送朱亮祖离去之际,他却大喊一声:“等等!陛下,我有丹书铁券为证,当初您明说过它可让我免死一次,莫非您要当着众多大臣面前违背诺言吗?”
此话一出,所有大臣面面相觑,目光又不由自主投向朱楠。
因为早前周王殿下曾亲手斩杀了朱亮祖之子,同样持丹书铁券,甚至一口气杀了五位手握赦免凭证之人。
此刻多人注视下,朱楠略显无奈。
难道这些人还指望他当场再次举刀斩杀朱亮祖么?真把他当成傻子了吗?
当下父皇在上,大哥也在场,又轮得到他去动手吗?
对于这些人的目光,朱棣毫不在意,置若罔闻。
接着,多位大臣实在按捺不住开口求情:“陛下,朱亮祖固然是咎由自取,但是他拥有丹书铁券可以豁免一死。”
“恳请陛下恩赐免去他的死罪,废除其官职与爵位,并给予重杖五十大板的惩治、籍没家产且削职为民吧!”
随后众公卿纷纷跪下,“陛下,请看在朱亮祖为大明疆土所付出诸多辛苦功绩的分上饶过他此次吧!”
,呼声四起。
除李善长、徐达等寥寥数人未发声之外,其他人都在纷纷为朱亮祖求饶。
一边旁观的朱楠心思清明得很。
他晓得,表面上他们是为朱亮祖求情,但实际上更担心的是自己手中的丹书铁券是否依然有效。
若丹书铁券失效连皇上都不再认可,那他们之前费尽心血争辩的一切也都失去了意义。
朱元璋此时冷冷一笑:“你们一个个都在为朱亮祖求饶是不是?很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朕心里头其实也有满腹冤屈无处倾诉呢。”
“咱们大明刚立之初不是就一直苦口婆心提醒各位要依法办事,安心享受自己的俸禄过好日子就好。”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就可肆意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朕天天讲个不停,可无论怎么讲,你们就是听不进去!”
“你们个个莫非耳朵里长了驴毛?”
“刚才咱儿子说得对,咱们当年**出发又是为了什么?”
“当年众人**的时候,哪个不是连温饱都成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局面呢?”
“如今大家日子过得好了些,反倒想着模仿以前元朝官老爷们的做派了?”
“之前咱们身为平民百姓时,可没少受那些官僚们的压迫,这事儿就忘得这么快?”
“在场各位有哪家未曾因为当年权贵的压榨而失去亲人?”
“谁家又没有过因饥饿而丧生的情景?”
“好啊,今日一个个居然当上官老爷了,就开始遗忘过去被人欺凌的岁月。”
“难道当初的反抗是为着这个目的?”
“是不是非要将咱们的大明弄得和腐朽的元朝一模一样才满意?”
“建立国号前头,有人还创造了一个词——骄兵悍将!”
“指的就是你们这帮人!”
“等到大封功臣典礼结束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词叫做‘淮西武勋’。”
“依旧是说给你们听的!”
“这个词的意义能随便解释吗?”
“为何如此,还不是你们很快就会惹出百姓反抗?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从前那个元朝里的恶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