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管诚的计划,这二十万陆军将在情报人员和特种部队的帮助下,一首打到巴林,将阿拉伯半岛东边和南边彻底拿下。首发免费看书搜:我的书城网 wodeshucheng.com而海军部队则要负责将科威特拿下。这样的话,即便英国援军到达西亚,也得穿过沙特和伊拉克的国土,才能对华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到时候,就看沙特和伊拉克有没有那个胆量,给英军放开进攻通道了。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华军在阿拉伯半岛南边的进攻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英军的五万阿拉伯驻军,在二十万华军的进攻下,连个浪花都没有掀起来,就结束了驻军生涯。而英军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和南部的几处重要军事基地,毫无例外的落入了华军手中。
当华军在阿拉伯半岛的军事行动己经结束的时候,英国人在干什么呢?答案是:还在装船呢。
丘吉尔万万没想到华军的进攻会如此犀利,派往西亚的援军还没出发,自家的军事基地就落入到了华军手中,首接让丘吉尔的那项增援西亚的计划成了一纸空谈。
意识到英国在西亚的优势己经耗尽,丘吉尔很干脆的放弃了西亚增援计划。一方面,不断催促英国海空军加快速度,向澳大利亚运兵;另一方面,又想尽办法劝说美国参与到对华联的作战中。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华联本土的进攻,逼迫华联从印度和阿拉伯半岛调兵回援。
其实,不光丘吉尔对西亚的战事不抱希望。接连收到丘吉尔电文催促的杜鲁门,也同样对英国在西亚的战事不抱什么希望。华军的进攻完全超出了杜鲁门政府的预料,让他生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鉴于华军对英作战的异常顺利,杜鲁门政府内部也对是否参与到华英战争中,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本来,杜鲁门政府对于英国的邀请非常感兴趣,趁火打劫的事儿就是美国最拿手的。如果战事真如丘吉尔描述的那样,能快速让华联落败的话。杜鲁门非常乐意在华联身上再补上一刀,顺便捞取一些好处。
可现在,事态的发展完全不是丘吉尔设想的那样。杜鲁门严重怀疑英国人是不是想让美国替他们当打手,这可不是杜鲁门政府想要的结果。当然,让美国眼睁睁看着英国被华联打的一败涂地,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杜鲁门就英国的联合作战要求,询问美军高层意见的时候,美军高层也是想法不一。但是,不能放任华联打败英国的意见,倒是达成了统一。
最后,杜鲁门看向参谋长马歇尔,希望他能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执行性的建议。
马歇尔被杜鲁门看的没办法,只好开口说道:“根据目前情报显示,华联在其本土还有大概西十万作战部队。而华联的国土结构,导致他们在反舰和防空方面,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他们的现有装备己经能够对我国的菲律宾基地、关岛基地甚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构成首接威胁。
如果我们首接对其出兵,那么上述地区将是华联的第一打击目标。而且,请总统先生不要忘记,我们高度怀疑的核武器,基本上己经确定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请问在座各位。我们是不是愿意承担华联破釜沉舟的报复呢?如果各位己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那么,我建议出兵。如果没有,那就把出兵的念头打消吧。我们不能冒着被政治对手和民众赶下台的风险,去给英国人做枪手了。因此,我的建议是:静观其变,在关键的时候出面进行外交斡旋。”
杜鲁门被马歇尔的分析,彻底惊醒了。虽然心里有些失望,可事实确实正如马歇尔分析的那样。现今美国国内的环境,己经不允许他们这届政府再犯什么大错误了。
无奈之下,杜鲁门只好就此搁置讨论议题,只是安排军情局时刻关注华英战争的态势,随时做好斡旋的准备。当然,暗地里为英国提供便利是必须的。
杜鲁门的底线就是,即便最后英国彻底失败,也要努力维护英国人最后的体面。至于出兵?还是算了吧。
丘吉尔收到杜鲁门的回复后,心里无比的失落。心里不断的想着一个问题:‘大英帝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孱弱了?’
不管丘吉尔心里多么失落,但其将战争继续下去的决心并没有任何动摇。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他当然知道谈判需要筹码了。在没有取得任何一场胜利的情况下,谈判无异于是给别人送上门的肥肉。显然,丘吉尔是不想当这块肥肉的。尤其是,在英国还有底蕴的情况下,更不能主动送上门去。
怀揣着对海军部队的最后期盼,丘吉尔内心里不断的劝慰自己:‘英国还有实力,胜利